时间: 2025-05-02 20:4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9:05
过高邮寄孙君孚
作者:苏轼
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
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
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
美人游不归,一笑当谁供。
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
我行忽失路,归梦山千重。
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従。
卷野毕秋获,殷床闻夜舂。
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
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
在清爽的淮风中,洗净了尘埃的容颜。
水岸的树木渐渐茂盛,菰蒲间游动着龙形的影子。
可怜那夜合花,青枝上散布着红色的茸毛。
美人游玩未归,微笑又该由谁来供奉呢?
故乡在何处,已经懒于栽种松树。
我行路忽然迷失,回梦中山峦千重。
听说你抛弃了郭家,二顷田地被收回。
田野里的秋收已结束,夜里床前听见舂米的声音。
快乐啊,有什么可忧虑的呢,社酒和粥面。
做官的游历难道不好吗?不必让金钟来打扰。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豁达、清新,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苏轼被贬至高邮期间,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美人的思念、对友情的珍惜,结合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在高邮闲游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清新的淮风与茂盛的水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接着“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一句,既描绘了夜合花的美丽,又表达了对美人的惋惜,似乎在暗示作者心中难以排解的情感。
诗中“美人游不归,一笑当谁供”更是直接触及了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无奈与孤独。最后几句,作者以“乐哉何所忧”来反衬先前的忧伤,表达出一种超然的心态,似乎在说即使生活中有失落,但快乐与满足依然是人生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交织,体现了苏轼的诗歌艺术特征:兼具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合花”,主要象征什么?
“我行忽失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苏轼在诗中对故乡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