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6: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6:00:36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纳麻衣称道情。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经修行的和尚,形体瘦弱,身体消瘦;他穿着麻衣,心中却充满了对道理的热爱。曾经在青翠的树旁搭建过草庵,远在天涯的人们都知道他有个“鸟窠”的名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鸟窠”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隐居和清净,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此处可能反映了白居易对隐士生活的尊重与赞美。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朴实易懂,常以民生疾苦和自然景色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鸟窠和尚赞》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修行者生活的赞美与理解。此时的白居易已达而立之年,经历了许多社会动荡与个人磨难,心中对平静、简朴的生活向往愈发强烈。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修行和尚的形象,诗中通过对“形羸骨瘦”的描写,传达出修行的艰辛与持久。和尚虽身形消瘦,但其内心却充满了对道理的热爱,这种矛盾的对比引人深思。其次,诗中提到和尚曾在青翠的树旁结草庵,生动展现了他隐居的环境,隐喻了他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最后一句“天涯知有鸟窠名”更是通过鸟窠这一意象,传达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普遍认可和赞美,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敬意,反映了诗人对清净、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和尚的衣服是什么材料?
A. 绸缎
B. 麻布
C. 皮革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鸟窠”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由与隐逸
C. 权力
白居易对隐士生活的态度是:
A. 贬低
B. 赞美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与隐士生活,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与白居易的《鸟窠和尚赞》相比,王维的作品更注重于自然的静谧与人心的宁静,展现了不同的隐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