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4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40:29
崆峒西极过昆崙,
驼马由来拥国门。
逆气数年吹路断,
蕃人闻道渐星奔。
这首诗描写了西部边境的险峻和外敌的退却。崆峒山位于西北,穿越昆仑山,驼马队伍长期守卫着国家的门户。多年来,敌人的气焰如逆风般强烈,导致道路被切断。然而,随着消息的传开,外族的入侵者开始像星星一样纷纷逃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关注民生,在战乱动荡的时代背景中,他用诗歌记录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疾苦。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中期,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边疆频繁受到外族侵扰。诗人通过描绘敌人退却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和对边防将士的赞扬。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其三》是一首反映国家安危与边防将士英勇的诗作。诗的开头提到的崆峒和昆仑,象征着西部的险峻地形,给人以一种遥远而又神秘的感觉。驼马的描写则直观地展现了边防的交通与防御,强调了守卫国家的重要性。
诗中“逆气数年吹路断”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敌人气焰的猖狂和对通行的威胁,表现出当时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困扰。而“蕃人闻道渐星奔”的结尾,表达了外敌退却的喜悦,让人感受到一丝希望与安宁的气息。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表述清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对边防将士的敬意。在历史的背景下,这种反映边疆安宁与人民安乐的主题显得尤为重要,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强调了对国家安宁的渴望,展现了对边防将士的赞誉,表达了对战乱结束的期盼,情感基调积极向上。
崆峒山的地理位置是?
A. 东部
B. 西北部
C. 南部
D. 北部
诗中提到的“蕃人”指的是?
A. 汉族
B. 外族
C. 中原人民
D. 商人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的痛苦
B. 国家安宁与胜利
C. 个人情感
D. 自然风光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