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1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9:50
蜀王将此镜,送死置空山。
冥寞怜香骨,提携近玉颜。
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
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
蜀王把这面镜子送去,留在空山中以示追念。
在寂静的地方,怜惜那香骨,陪伴着那近乎玉颜的女子。
众妃们再也没有叹息,千骑也都虚空归还。
唯有那伤心的石头,埋在月光下宇宙之间。
此诗提到的“蜀王”与“镜子”可能与历史上刘备和他的妻子相关。诗中展现了对美丽女子的怀念与悲痛,反映了诗人对逝去事物的惋惜。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被誉为“李杜”。其诗风沉郁顿挫,常表达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关怀。
《石镜》创作于杜甫晚年,时值战乱频仍,诗人目睹了国家的衰败和人们的苦难,借用这面镜子来反映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过去的无奈。
《石镜》是杜甫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之作,诗句以镜子为主题,象征着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开头以“蜀王将此镜”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镜子不仅是物品,更是承载着情感的载体,寄托着对美丽女子的思念。接着,诗人写道“冥寞怜香骨”,通过“冥寞”二字,表达了对女子孤独的怜惜和无尽的怀念。而“众妃无复叹,千骑亦虚还”则进一步强调了失去后的寂寞与虚无,众妃的哀叹消失,显得更为孤独。因此,最后一句“独有伤心石”既是一种具象的表达,也是一种抽象的情感寄托,石头在月光下静静埋藏,象征着对逝去爱恋的无声哀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杜甫深沉的思考与无尽的惆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失去后的孤独,反映了杜甫在乱世中的感伤与无奈。
答案:
比较杜甫的《石镜》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美好的追忆和情感的流露,但李白的诗更多地展现了豪情与奔放,而杜甫则更显沉郁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