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9:44
知有阆风花解语,从来只许传闻。
光明休咏汉宫新。
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
莫把金樽容易劝,坐来几度销魂。
不知仙骨在何人。
好将千岁日,占断四时春。
这首诗表达了对阆苑春风花语的向往,然而这种美好只在传说中流传。光明的美景不必再歌颂汉宫的华丽。拥着身子,似乎有月光般的柔和,却又因缺少云彩感到愁苦。不要轻易劝酒,坐在这里几度令人销魂。却不知像仙人一样的骨格到底在谁的身上。最好把千年的美好时光占为己有,享尽四季的春光。
阆苑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常用于描绘优美自然和理想生活。汉宫象征着权力与繁华,诗人通过这两者的对比,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李之仪,字宗道,宋代词人,以其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词人通过对理想情境的向往,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思索。
《临江仙·知有阆风花解语》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词作,展现了李之仪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通过阆苑和传闻的对比,表明了对于美的向往和遗憾。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光明与汉宫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强调了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诗中的“拥身疑有月,衬步恨无云”,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强烈向往,却又因现实的束缚而感到愁苦。最后几句则表达了对长久幸福的渴望,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追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阆苑”象征什么?
“莫把金樽容易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仙骨”指的是?
李之仪的《临江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是描绘理想与现实的作品,前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更为豪放,体现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宋代词人不同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