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时间: 2025-04-24 15:48:12

诗句

九十日春都过了,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48:12

原文展示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作者:李之仪

九十日春都过了,
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
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
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
空恨武陵桃。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九十天了,
今天偶然来到江边。
水面和山色相映成趣。
草地平坦,天色一片蔚蓝,
暖风吹来,双燕高飞。
我因酒醉而感到厌倦,
漫天飞舞的花瓣更添烦闷。
黄莺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响,
难以再回到巫峡的美梦,
只剩下对武陵桃花的空恨。

注释

  • 江皋:江边,岸边。
  • 水容山态:水的容貌与山的姿态。
  • 草平天一色:草地平坦,天空一片蔚蓝,形容景色优美。
  • 酒病:因饮酒而产生的烦恼或厌倦。
  • 飞红:指飞舞的花瓣。
  • 莺声:黄莺的叫声。
  • 巫峡:巫山的峡谷,象征美好的回忆。
  • 武陵桃:武陵桃花,典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子仪,号少山,宋代诗人,擅长词、诗,作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李之仪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阕词写于春天的季节更替之际,诗人感受到春日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结合自身的心境,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和个人思绪的词作。开篇即以“九十日春都过了”点明时令,诗人在春日的尾声忍不住感慨岁月的流逝。接着,他描绘了眼前的江边景色,水与山相映成趣,草地与蓝天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随着暖风的吹拂,双燕高飞,诗人感受到的却是酒后的厌倦和无聊,似乎与这美好的自然风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表现个人情感时,诗人用“酒病厌厌何计那”来展现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飞舞的花瓣又加重了这种无聊的感觉。接下来的“莺声犹似耳边娇”,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然而,最后一句“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更是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整首词在色彩和情感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美好回忆的追寻以及对现实无奈的哀叹,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十日春都过了:春天已经过去九十天,表现时间的流逝。
  2. 寻常偶到江皋:偶尔来到江边,暗示一种随意的心态。
  3. 水容山态两相饶:水和山的美景相互映衬,营造出和谐的自然之美。
  4. 草平天一色:草地平坦,天色一片蔚蓝,描绘春日的美丽。
  5. 风暖燕双高:暖风吹拂,双燕高飞,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机。
  6. 酒病厌厌何计那:因饮酒而感到厌倦,暗示内心的不快。
  7. 飞红更送无聊:飞舞的花瓣更增添了无聊的情绪。
  8. 莺声犹似耳边娇:黄莺的歌声依旧在耳边回荡,体现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9. 难回巫峡梦:难以回到巫峡的美好梦境,表现对理想的追寻。
  10. 空恨武陵桃:对武陵桃花的空虚惋惜,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心情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酒病厌厌何计那,飞红更送无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将莺声形容为“耳边娇”,增加了情感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春日的美景与个人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1.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2. 江皋:代表自然环境与诗人心灵的归宿。
  3.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自由。
  4. 莺声:代表美好而又短暂的记忆。
  5. 武陵桃:象征理想的生活与美好的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十日春都过了”意味着什么? A. 春天刚开始
    B. 春天已经过去很久
    C. 春天没有来

  2. “草平天一色”中“天一色”指的是什么? A. 天空的颜色
    B. 草地的颜色
    C. 江水的颜色

  3. 诗人对“酒病”的态度是? A. 感到快乐
    B. 感到厌倦
    C. 感到无聊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春天的江景和人生感慨。
  • 《渔舟唱晚》:王维,表达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之仪《临江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写了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李之仪更侧重于内心感受的表达,而张若虚则强调自然的和谐美。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有相辅相成之处,但风格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之仪研究》

相关查询

金缕曲 其一 送余挺生大令筠之乐清任 金缕曲·题曹惕忱诗卷 金缕曲 金缕曲 其一 连句和赠叔由 金缕曲 步韵答人 金缕曲 金缕曲 壬申元日 金缕曲 答赠 金缕曲四首 其一 金缕曲 题素姊遗稿,用秋水轩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专美于前 趋开头的成语 神武挂冠 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晨曲 雄姿英发 士字旁的字 养愁 芳草鲜美 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缶字旁的字 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钱可使鬼 入字旁的字 鹁鸽 近里 鹤骨松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