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6:12
原文展示:
年老逢春春意多,波光谁染柳谁搓。 池亭正好爱不彻,草木向荣情奈何。 便把樽罍通意思,须防风雨害清和。 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
白话文翻译:
年老时遇到春天,春天的气息格外浓厚,波光粼粼的水面是谁染上了色彩,柳枝又是谁搓揉成这般柔软。 池边的亭子正是我喜爱的地方,草木欣欣向荣,我对此情此景无可奈何。 于是我举杯畅饮,表达我的情感,但也必须防范风雨破坏这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繁花似锦、绿叶如翠的环境中,像我这样的闲人是否还有更多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在年老之际,他对春天的感受更加深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用“波光谁染柳谁搓”这样的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力,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中的“池亭正好爱不彻”表达了对美好景物的深深喜爱,但又带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遗憾。最后两句“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超然物外、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波光谁染柳谁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池亭正好爱不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地方的喜爱? A. 花园 B. 池边亭子 C. 山林 D. 田野
诗中“千红万翠中间里”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冬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夏天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