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09:30
原文展示:
百年嗟荏苒,千里痛萧条。忍逐东流水,无斯任所飘。
白话文翻译:
时光匆匆百年已过,感叹不已;千里之外,景象凄凉,令人心痛。宁愿追随东流的江水,也不愿像无根的浮萍任由风飘。
注释:
- 百年:指时间长久,这里特指人的一生。
- 荏苒:形容时间渐渐过去。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冷落。
- 忍:宁愿,宁可。
- 逐:追随。
- 东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或人生的无常。
- 无斯:没有这样的。
- 任所飘:任由飘荡,比喻无依无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此诗可能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表达了对稳定和归属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受。在宋代,社会动荡,文人多有对人生和时代的感慨,邵雍的这首诗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诗歌鉴赏:
邵雍的《百年吟》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人生感慨。首句“百年嗟荏苒”直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透露出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无奈和哀叹。次句“千里痛萧条”则通过空间的扩展,描绘了远方的凄凉景象,加深了诗的悲凉氛围。后两句“忍逐东流水,无斯任所飘”运用比喻,表达了宁愿随波逐流也不愿无依无靠的情感,体现了对稳定和归属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邵雍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年嗟荏苒”:百年,指人的一生;荏苒,时间渐渐过去。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千里痛萧条”:千里,形容距离遥远;萧条,景象凄凉。这句通过远方的凄凉景象,加深了诗的悲凉氛围。
- “忍逐东流水”:忍,宁愿;逐,追随;东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这句表达了宁愿随波逐流的态度。
- “无斯任所飘”:无斯,没有这样的;任所飘,任由飘荡。这句表达了不愿无依无靠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东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对仗:“百年嗟荏苒,千里痛萧条”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稳定和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百年”、“荏苒”、“千里”、“萧条”、“东流水”、“任所飘”。
- 解释: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时间流逝、空间遥远、景象凄凉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年嗟荏苒”中的“荏苒”是什么意思?
A. 迅速 B. 渐渐过去 C. 停止
- “千里痛萧条”中的“萧条”形容的是什么?
A. 繁荣 B. 凄凉 C. 热闹
- “忍逐东流水”中的“逐”是什么意思?
A. 追赶 B. 追随 C. 离开
- “无斯任所飘”中的“任所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由 B. 无依无靠 C. 安定
答案:1. B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赤壁赋》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赤壁赋》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的思考。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