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新正吟》

时间: 2025-04-26 03:38:38

诗句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38

原文展示:

新正吟 邵雍 〔宋代〕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白话文翻译:

蘧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日,宣尼在读《易经》的年纪。 人们的情感往往止步于此,天意难道只是偶然吗? 处理事务时感到更加疲倦,向往山林的兴致却更加坚定。 谁能与我有着相同的志向,一起相伴在伊川老去。

注释:

  • 蘧瑗: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以知错能改著称。
  • 宣尼:指孔子,孔子被尊称为“宣尼父”。
  • 易:指《易经》,古代经典之一。
  • 人情止于是:人们的情感往往停留在表面。
  • 天意岂徒然:天意难道只是偶然的安排吗?
  • 立事情尤倦:处理事务时感到特别疲倦。
  • 思山兴益坚:向往山林的兴致更加坚定。
  • 伊川: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新正吟》可能是在新年之际,诗人反思过去,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蘧瑗的知非和宣尼的读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天意的深刻思考。诗中“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天意的敬畏。后两句“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蘧瑗和宣尼的典故,引出对人生和天意的思考。
  • 第二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天意的探讨,暗示人生的复杂和不可预测。
  • 第三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疲倦。
  • 第四句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希望有人能共享此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蘧瑗和宣尼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人生和天意的思考。
  • 设问:“天意岂徒然”是一种设问,引发读者对天意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蘧瑗知非:象征着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 宣尼读易:象征着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 思山兴益坚:象征着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1. 诗中“蘧瑗知非日”指的是谁? A. 蘧瑗 B. 宣尼 C. 邵雍 D. 孔子 答案:A

  2. “宣尼读易年”中的“宣尼”指的是谁? A. 蘧瑗 B. 孔子 C. 邵雍 D. 老子 答案:B

  3. 诗中“思山兴益坚”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天意的敬畏 D. 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日田园杂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诗作,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邵雍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人生和天意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邵雍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强山人 送王司马赴润州 朱方南郭留别皇甫冉(一作皇甫冉诗:润州南郭留别) 送崔侍御往容州宣慰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一作送别钱起,又作送友人别) 送韩司直路出延陵(一作刘长卿诗)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 送陆员外赴潮州 送奚贾归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本有原 匸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英峙 屯御 迁开头的成语 飠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荼毒生灵 水枯石烂 才高意广 紫辣子 耄朽 花藜胡哨 四海鼎沸 鬯字旁的字 包含猷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