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35
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雅的客人(裴补阙)即将启程离开,诗人感到疑惑:他为何要离开这个地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让诗人感到苦涩,他用清吟的方式来送别这位朋友。诗中提到的秋天的城市旁边有海树,寒冷的月光洒在营门上,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画面。最后,诗人感慨,作为有文化的国家,邹鲁(即鲁国)应该不会有战鼓的喧嚣。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际情感,展现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裴补阙之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厚的情感。诗中透露出对政治动荡的忧虑,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送别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与心绪。开头两句通过“皎然青琐客”展现了友人高洁的形象,暗示了他即将远行的悲伤。诗人对友人的离去感到困惑,心中对友谊的珍视与忧虑交织在一起。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秋城、海树、寒月,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时节的变化,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最后一句“应无鼙鼓喧”更是点明了诗人的期待与希望,渴望文化与和平的生活,而非战乱的喧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际间深厚的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对人生变化的感慨,以及对文化安宁的向往。诗人以自然景色映衬内心情感,揭示了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
诗中提到的“青琐客”指的是谁?
A. 诗人
B. 裴补阙
C. 邹鲁
诗中的“寒月”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孤独与思念
C. 繁荣
最后一行“应无鼙鼓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期待
B. 对和平的向往
C. 对朋友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