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漫兴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1:35:02

诗句

丈人接䍦白毡裁,花边下马不惊猜。

环沈溪头买酒去,高堂寺里看碑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02

原文展示:

丈人接䍦白毡裁,花边下马不惊猜。环沈溪头买酒去,高堂寺里看碑来。

白话文翻译:

一位老人戴着用白色毡子制成的头巾,在花丛边下马,显得从容不迫。他环绕着沈溪去买酒,然后又到高堂寺去看碑文。

注释:

  • 丈人:古代对老人的尊称。
  • 接䍦:古代的一种头巾,这里指老人戴的头巾。
  • 白毡裁:用白色毡子制成的。
  • 花边:花丛旁边。
  • 不惊猜:不感到惊讶或猜疑,形容老人的从容态度。
  • 环沈溪:环绕着沈溪。
  • 高堂寺:寺名,具体位置不详。
  • 看碑:观看碑文,指阅读或研究碑上的文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文以豪放洒脱著称,尤擅长七言歌行。这首诗《漫兴 其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作者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的闲适生活,通过对老人从容不迫的行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老人在自然环境中的闲适生活。诗中的老人戴着白色毡子制成的头巾,在花丛边下马,显得从容不迫。他环绕着沈溪去买酒,然后又到高堂寺去看碑文,这些行为都体现了老人的闲适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意象如“花边”、“环沈溪”、“高堂寺”等,都充满了自然和宁静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丈人接䍦白毡裁”:这句描绘了老人的形象,他戴着用白色毡子制成的头巾,显得朴素而高雅。
  2. “花边下马不惊猜”:这句表现了老人的从容态度,他在花丛边下马,不感到惊讶或猜疑,显得非常自在。
  3. “环沈溪头买酒去”:这句描绘了老人的活动,他环绕着沈溪去买酒,展现了他的闲适生活。
  4. “高堂寺里看碑来”:这句表现了老人的文化兴趣,他到高堂寺去看碑文,体现了他的学识和对历史的兴趣。

修辞手法:

  • 意象:诗中使用了“花边”、“环沈溪”、“高堂寺”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自然和宁静的氛围。
  • 对仗:诗中的“花边下马不惊猜”与“高堂寺里看碑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闲适自在的生活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描绘老人的从容行为和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意象分析:

  • 花边:象征着自然和美丽。
  • 环沈溪:象征着宁静和闲适。
  • 高堂寺:象征着文化和历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老人戴着什么颜色的头巾? A. 白色 B. 黑色 C. 蓝色 D. 红色

  2. 老人在花丛边下马时表现出什么态度? A. 惊讶 B. 猜疑 C. 从容 D. 焦虑

  3. 老人环绕着哪里去买酒? A. 沈溪 B. 高堂寺 C. 花边 D. 市场

  4. 老人到高堂寺去做什么? A. 买酒 B. 看碑 C. 下马 D. 散步

答案:1. A 2. C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维桢的其他诗作,如《漫兴 其一》、《漫兴 其三》等,都展现了作者的闲适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如王冕的《墨梅》、赵孟頫的《题竹》等,也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与杨维桢的其他诗作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和人物行为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闲适生活。
  • 与其他元代诗人的作品相比,这首诗的语言更加简练,意境更加深远。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维桢诗集》:收录了杨维桢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杨维桢诗歌的重要资料。
  • 《元诗选》:收录了元代众多诗人的作品,是研究元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二月四日约同寮劝耕万安院已而不至书於彭氏 卜算子·休逞一灵心 点绛唇·屈指新冬 西江月·流水断桥衰草 水调歌头·短棹舣湍石 卜算子(寄内) 清平乐(次韵王武子寄远) 踏莎行 如梦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主方 板上砸钉 貝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包含关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熙的成语 邑字旁的字 一蹶不振 剪伐 山屐 染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部 城下之辱 闻噎废食 鹵字旁的字 迎寒 遗簪堕履 宝盖头的字 摘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