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寄西湖林处士》

时间: 2025-07-27 10:26:41

诗句

萧索绕家云,清歌独隐沦。

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

一水无涯静,群峰满眼春。

何当伴闲逸,尝酒过诸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0:26:41

诗词名称: 寄西湖林处士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萧索绕家云,清歌独隐沦。
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
一水无涯静,群峰满眼春。
何当伴闲逸,尝酒过诸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湖附近的隐居生活。萧索的云雾环绕着我的家,清脆的歌声使我独自沉浸在隐逸的生活中。像巢由一样,我不愿意去做官,难道尧舜这样的圣人就会遗忘我这样的平凡人吗?眼前的湖水无边无际,群山环绕,满眼春色。什么时候才能与闲适的朋友们一起畅饮,享受这种悠闲的生活呢?


注释:

  • 萧索:形容景色凄清、孤寂。
  • 清歌:指清脆的歌声。
  • 巢由:古代隐士,代表了不愿仕途的态度。
  • 尧舜:古代贤明的帝王,象征理想的统治者。
  • 一水无涯:形容湖水广阔无边。
  • 群峰:指周围的山峰。

典故解析:
“尧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明君,象征着仁德和智慧。诗中提到他们,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我认同,暗示即使不为国家服务,也可以追求理想和内心的平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词和坚定的政治理想著称。他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崇尚理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理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仲淹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反思。西湖的自然景色与他的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寄西湖林处士》是一首展示隐逸哲学的佳作。诗的开头通过“萧索绕家云”描绘出一种孤寂而优雅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净。接着,诗人以“清歌独隐沦”表达了独自吟唱的乐趣,体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一句,诗人借用古代贤人的名号,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轻视,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这里不仅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失望。

“群峰满眼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眼中春意盎然的景象,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向往。最后一句“何当伴闲逸,尝酒过诸邻”,更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共饮闲聊的情感,体现了对人际关系和生活情趣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范仲淹独特的生活哲学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索绕家云:描绘孤寂的环境,暗示诗人内心的宁静。
  2. 清歌独隐沦:表达诗人享受独处的乐趣,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3. 巢由不愿仕:通过典故强调诗人对官场的抵触,反映出他选择隐逸的坚定态度。
  4. 尧舜岂遗人:质疑古代明君是否会忘记那些选择隐退的人,表达自我价值的认同。
  5. 一水无涯静:描绘湖水的广阔与安静,传达内心的平和。
  6. 群峰满眼春:自然美景的描绘,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7. 何当伴闲逸:渴望与朋友共享悠闲时光,体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8. 尝酒过诸邻:强调生活的乐趣,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歌独隐沦”与“巢由不愿仕”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内心情感,富有象征意义。
  • 排比:通过连续的景象描绘,构建出丰富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同时也表现了对人生理想与友情的追求。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反思,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超脱尘世的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寂与隐逸,也暗示着诗人的心境。
  • 清歌:代表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宁静。
  • 群峰:代表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希望。
  • :象征友情与生活的乐趣。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诗人对自然、隐逸、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巢由”代表什么?

    • A) 一位诗人
    • B) 一位隐士
    • C) 一位官员
  2. “尧舜岂遗人”中“遗人”是什么意思?

    • A) 忘记
    • B) 赐予
    • C) 遇见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官场的向往
    • B)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B) 一位隐士
  2. A) 忘记
  3. B)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同样描绘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饮酒》 by 陶渊明:强调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范仲淹的《寄西湖林处士》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现了隐逸的主题,但范仲淹更多地探讨了个人选择与对社会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自然的享受与内心的安宁。两者都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词三百首》
  2. 《古诗文大观》
  3. 《范仲淹研究》
  4.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菊潭王明府 送夔州班使君 送崔校书赴梓幕 送曹三同猗游山寺 送永阳崔明府 题玉真观公主山池院 卫明府寄枇杷叶以诗答 病中寄郑十六兄 秋夜忆兴善院寄苗发 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近在咫尺 足字旁的字 龟龄鹤算 揎拳掳袖 窘逼 挞楚 包含揩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里字旁的字 秦仪 自炊 竖心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挈妇将雏 生死之交 刺骨悬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