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萧洒桐庐郡十绝 其五》

时间: 2025-07-12 12:21:29

诗句

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

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2:21:29

原文展示:

萧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
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白话文翻译:

桐庐郡的景色清新洒脱,家家户户都被竹林遮挡着泉水。
这情景让人想起杜牧的诗句,四处都能听到潺潺流水的声音。

注释:

  • 萧洒:形容风景清新、气韵洒脱。
  • 桐庐郡:指的是桐庐这个地方,位于浙江省,以自然风光著称。
  • 竹隐泉:竹子遮掩着泉水,形容环境幽静。
  •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水的描写而闻名。
  • 潺湲:指水流的声音,形容流水淙淙的样子。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他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同时也以其豪放的诗风著称。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范仲淹在桐庐郡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当地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杜牧诗作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桐庐郡的优美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首句“萧洒桐庐郡”不仅描绘了地方的风貌,还传达出一种洒脱的情怀,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接下来的“家家竹隐泉”则通过竹子与泉水的组合,营造出一种隐秘而清幽的环境,凸显出自然的和谐美。最后一句“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则是对杜牧诗句的直接引用,表达了对那种潺潺流水声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让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丰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桐庐郡的清新洒脱,表达诗人对这一环境的喜爱。
    • 第二句:通过“家家竹隐泉”展现出家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竹林的隐蔽为泉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 第三句:提到杜牧,表明诗人对其作品的欣赏,并将此情此景与杜牧的诗作相联系。
    • 第四句:强调潺潺流水的声音无处不在,增强了自然环境的生动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桐庐的风景比作一种精神状态。
    • 对仗:如“家家竹隐泉”,对应自然景观的和谐。
    • 音韵:诗中“潺湲”一词的重复,增强了音韵的美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诗人的怀念,展现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萧洒:象征清新、自由的生活态度。
  • 竹隐泉:代表自然的隐秘与和谐,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泉水则象征生命与灵动。
  • 潺湲:则是生命流动的象征,反映出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题: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牧
    B) 范仲淹
    C) 李白
    D) 杜甫

  2. “家家竹隐泉”中“竹”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繁华
    B) 坚韧
    C) 贫穷
    D) 忍耐

  3. 诗中提到的“潺湲”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水流声
    C) 风声
    D) 人声

答案

  1. B) 范仲淹
  2. B) 坚韧
  3. B) 水流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参考杜牧的《秋夕》、王维的《山居秋暝》,这两首诗同样展现了自然景色的优美。
  • 诗词对比:范仲淹与杜牧都以自然为题材,但范仲淹的诗更显得清新洒脱,而杜牧则更多表现出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范仲淹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乌夜啼 南乡子(为处梅作) 壶中天(赋秀野园清晖堂·别本作为陆义斋赋清晖山堂) 风入松(赋稼村) 潇潇雨/踏莎行 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 木兰花慢(赵鹤心问余近况,书以寄之) 渡江云(怀归) 珍珠令·桃花扇底歌声杳 木兰花慢(为越僧樵隐赋樵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尢字旁的字 韑韏 辛勤 石师 酸馅 回天挽日 解囊 努筋拔力 包含觏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立于不败之地 虎字头的字 鸟为食亡 用贤任能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