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8:24
秋夜忆兴善院寄苗发
作者: 司空曙 〔唐代〕
右军多住寺,此夜后池秋。
自与山僧伴,那因洛客愁。
卷帘霜霭霭,满目水悠悠。
若有诗相赠,期君忆惠休。
右军常常住在寺庙,此夜后池的秋景宁静而深远。
我与山中的僧人相伴,想起你这个洛阳的客人,不由得感到忧愁。
卷起窗帘,霜气弥漫,眼前满是悠远的水面。
如果你能赠我一首诗,我希望你能记住我,像记住惠休那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空曙,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40年,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夜,诗人身处兴善院,正值秋季,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感受。
《秋夜忆兴善院寄苗发》是一首通过描写秋夜景色而引发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中的“右军”指王羲之,寓意着文化与友谊的交汇,诗人以此为引子,勾起了对友人的思念。初句通过“多住寺”传达出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氛围,接着“此夜后池秋”则将时间与地点结合,营造出深邃的秋夜意境。接下来的句子表达了诗人与山僧的陪伴之情,却因思念洛客而生愁绪,突出了一种孤独感。
“卷帘霜霭霭,满目水悠悠”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空灵,令读者仿佛置身其境。最后一句“若有诗相赠,期君忆惠休”,既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是希望通过诗歌维系情感,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象构建上,都展示了司空曙高超的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通过秋夜的景象传递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右军”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维系与友人的情感?
“卷帘霜霭霭,满目水悠悠”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沉重,侧重于对家国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感慨。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展现了更为直接的对故土的怀念。两首诗在主题上与司空曙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秋夜忆兴善院寄苗发》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