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1:13
寄司空曙
戴叔伦 〔唐代〕
细雨柴门生远愁,
向来诗句若为酬。
林花落处频中酒,
海燕飞时独倚楼。
北郭晚晴山更远,
南塘春尽水争流。
可能相别还相忆,
莫遣杨花笑白头。
细雨中,柴门外生起了远方的愁绪,
过去的诗句又该如何来回应这份愁苦呢?
在林花凋落的地方,我频频举杯畅饮,
在海燕飞翔的时刻,我独自倚靠在楼台。
北面的郊外,晚晴的山更显得遥远,
南塘的春天已尽,水流却在争相奔流。
或许我们将要分别,但仍会相互思念,
不要让杨花嘲笑我们白头偕老。
《寄司空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象的诗。开篇的“细雨柴门生远愁”即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朦胧的环境,细雨的声音与柴门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通过描写林花、海燕等自然景象,表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中提到“可能相别还相忆”,流露出对未来分别的忧虑,但同时也希望在心中保留对彼此的记忆。这种情感在结尾处的“莫遣杨花笑白头”中达到了高潮,杨花象征着离别的无情,诗人希望抵御这种无情,珍惜彼此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诗人在细雨中寻觅情感的寄托,反映出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时空的交错与情感的无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细雨”、“柴门”构成的意象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离别、思念和时间的无情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人所寄的对象是:
A. 友人
B. 自己
C. 家人
D. 爱人
诗中提到的“杨花”象征着:
A. 祝福
B. 离别
C. 春天
D. 友谊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
A. 雪天
B. 晴天
C. 雨天
D. 霜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寄司空曙》和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而后者则以豪放的情感和气势宏大的场景铺陈,为友谊赋予了更为壮阔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