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道林寺》

时间: 2025-04-26 04:59:02

诗句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9:02

原文展示:

游道林寺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佳山路不远,
俗侣到常稀。
及此烟霞暮,
相看复欲归。

白话文翻译:

这条通往美丽山丘的路并不遥远,
世俗的朋友常常不容易相聚。
在这烟雾缭绕的黄昏时分,
我们相互对望,心中又生出归去的念头。

注释:

  • 佳山:美丽的山。
  • 俗侣:世俗的朋友。
  • 烟霞:指山中的云雾和霞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欲归:想要回去。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特定典故,但它反映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山水的崇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叔伦,字景仁,号景山,唐代诗人,出身于士族家庭。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繁华与文化昌盛时期,诗人常常游历山水,感受自然的美,寄情于景,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游道林寺》是一首表现诗人与自然、友人之间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美山的通途与烟霞的黄昏,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心境。开篇“佳山路不远”,诗人以简洁的语言点明目的地,暗示了他对游玩的期待。然而,接下来的“俗侣到常稀”则转向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虽然山路不远,但世俗的朋友却少之又少,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在描写烟霞的“及此烟霞暮”中,诗人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黄昏时分,烟雾缭绕,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然而,最后一句“相看复欲归”则暗示着一种无奈,尽管享受着此刻的美好,心中却依旧有归去的冲动,似乎在呼唤着对现实生活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归属感的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佳山路不远”:美丽的山路并不遥远,暗示目的地容易到达。
    • “俗侣到常稀”:世俗的朋友常常难以相聚,隐含了一种孤独感。
    • “及此烟霞暮”:在这烟雾缭绕的黄昏时分,描绘了自然的迷人景象。
    • “相看复欲归”:彼此对望之际,心中却又生出想要回去的念头,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尾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烟霞”比作一种美好的氛围,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游离于世、又难以割舍现实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佳山: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反映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
  • 烟霞:代表着宁静与美丽,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 黄昏: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归属感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山路不远”表达了什么?

    • A. 山路难以到达
    • B. 山路易于到达
    • C. 山路风景优美
  2. “俗侣到常稀”中“俗侣”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亲人
    • C. 同事
  3. “相看复欲归”暗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美景的留恋
    • B. 对归属的思考
    • C. 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戴叔伦的《游道林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王维的作品更强调静谧的内心感受,而戴叔伦则在宁静中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览物(一作峡中览物)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 萤火 寒雨朝行视园树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除草 上牛头寺(牛头山在郪县西南,下有长乐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胆有识 苟安一隅 出奇致胜 血身 属路 葛巾野服 总统 阿娇 广字头的字 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瞋目案剑 入殓 疋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