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6:59
出门行路难,富贵安可期。
淮阴不免恶少辱,阮生亦作穷途悲。
颠倒英雄古来有,封侯却属屠沽儿。
长安车马随轻肥,青云宾从纷交驰。
白眼向人多意气,宰牛烹羊如折葵。
宴乐宁知白日短,时时醉拥双蛾眉。
扬雄闭门空读书,门前碧草春离离。
不如拂衣且归去,世上浮名徒尔为。
出门在外,行路困难,富贵怎么可能指望到来呢?淮阴的屈原不得不忍受恶少的侮辱,而阮籍也只能感叹穷途的悲哀。自古以来英雄人物颠倒是常有的事,封侯的荣华却属于那些屠夫和酒徒。长安的车马随意而肥,青云之上的宾客纷纷赶来。人们用白眼看待他人,意气用事,宰牛烹羊就像割葵一样简单。宴乐之中又怎知白昼短暂,时常醉拥双眉之间。扬雄闭门读书却空无所获,门前的碧草春意盎然。与其这样,不如拂衣而去,世间的浮名不过徒然而已。
戴叔伦(约对716年-约772年),字景仁,号静斋,唐代诗人,出生于今河南省。戴叔伦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人生的艰辛与无奈。
《行路难》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士人生活困苦的时期。诗中通过对比英雄与庸人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
《行路难》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讲述行路的艰难,实则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无奈与思索。诗中提到的屈原与阮籍,象征着那些有才华却命运坎坷的人。通过他们的遭遇,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宴乐宁知白日短”一句,揭示出人们在享乐中缺乏对生命的思考,对时间的透彻理解,反映出一种对浮华生活的讽刺。此外,诗的最后一句“不如拂衣且归去”,更是体现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浮华与理想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批判了社会对才华的漠视。
诗中提到的“淮阴”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屈原
C. 司马迁
D. 阮籍
诗中提到的“宴乐宁知白日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A. 生活的美好
B. 对浮华生活的讽刺
C. 对未来的期望
D. 追求知识的重要性
诗的最后一句“不如拂衣且归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态度?
A. 向往权力
B. 追求名利
C. 对世俗的厌倦
D. 希望获得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