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6:25
巫山高
作者:戴叔伦 〔唐代〕
巫山峨峨高插天,
危峰十二凌紫烟。
瞿塘嘈嘈急如弦,
洄流势逆将覆船。
云梯岂可进,
百丈那能牵?
陆行巉岩水不前。
洒泪向流水,
泪归东海边。
含愁对明月,
明月空自圆。
故乡回首思绵绵,
侧身天地心茫然。
巫山高耸入云,
十二座险峻的峰峦直插天际,
瞿塘峡水声嘈杂,如同急弦在弹奏,
江水逆流而上,险象环生将要翻船。
登上云梯又怎能进入,
百丈的高峰又怎能牵引?
陆地行走在峻峭的岩石上,水流却无法前行。
我向流水洒下泪水,
泪水归向东海边。
面对明月,我满怀愁绪,
明月却无情地依然是圆。
回首故乡,思念绵延不绝,
侧身望向天地,心中茫然无所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戴叔伦,字景山,唐代诗人,生平经历较为平淡,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戴叔伦的旅途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游历中产生的孤独和忧伤。
《巫山高》是一首意蕴深厚的山水诗,诗中描绘了巫山的壮丽与险峻,展现了自然的雄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即以“巫山峨峨高插天”引入,巫山高耸入云的气魄令读者心生敬畏。接下来,诗人将自然景象与自身情感交织,水声如琴弦般急促,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烦恼与不安。
在表现自然浩瀚的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用“云梯岂可进,百丈那能牵”来形容自己无法到达的高峰,折射出一种无奈与渺小。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通过“洒泪向流水,泪归东海边”将个人的愁苦与自然的流动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无尽与深切。
最后,结尾的“故乡回首思绵绵,侧身天地心茫然”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整首诗在表现自然美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的情感与命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巫山壮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巫山”象征什么?
A. 高耸的山峰
B. 思乡之情
C. 时间的流逝
“洒泪向流水”中,水流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思念与情感
C. 自然的力量
诗中“明月空自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快乐与幸福
C. 期待与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