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8: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8:21:09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
作者: 耿湋 〔唐代〕
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
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
回林通暗竹,去雨带寒钟。
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晚秋时节,住在裴员外的寺院中的感受。诗人看到秋水中的芙蓉花,想起了仲言(朋友)所说的美丽词藻。秋天的梁苑依然在萧瑟中,仁祠的夜晚也是静谧的。回廊中的林间传来竹影,雨后带来的寒钟声更显凄凉。诗人希望能够在空门内修行,修炼更胜于白天的龙。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世纪,历任地方官吏,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晚秋,诗人宿于裴员外的寺院,面对秋天的萧瑟和寺院的宁静,心中生出对修行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朋友美好言辞的追忆,以及对内心修持的渴望。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与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描绘晚秋的景象,勾勒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首句“仲言多丽藻”引入朋友的美好诗句,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与对美的追求。接着“晚水独芙蓉”以芙蓉花的孤独映衬秋水的清冷,使人感受到一丝伤感与孤寂。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梁苑仍秋过,仁祠又夜逢”,展现了秋天的无情与流逝,时间的流逝在这里显得异常清晰。最后两句“愿向空门里,修持比昼龙”则转向内心的渴望,诗人向往在寺院中修行,期望超越尘世的纷扰。这种向往不仅是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也是对心灵的升华与自我超越的期待。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哲理与丰富的情感,令人深思。在喧嚣的外界中,诗人选择了内心的宁静与修行,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秋天的孤寂与对内心修行的渴望,以自然景象映射人心的孤独与追求,体现了佛教的修行理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芙蓉”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人希望在_____中修持。
判断题:诗中描绘的环境是秋天的宁静和萧瑟。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