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3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30:32
《朝下寄韩舍人》
作者:耿湋〔唐代〕
侍臣鸣佩出西曹,
鸾殿分阶翊綵旄。
瑞气回浮青玉案,
日华遥上赤霜袍。
花间焰焰云旗合,
鸟外亭亭露掌高。
肯念万年芳树里,
随风一叶在蓬蒿。
这首诗描绘了大唐朝廷的华丽与气象。诗中提到侍臣佩戴铃铛从西边的官署走出,在彩旗飘扬的鸾殿前分开阶梯。瑞气弥漫在青玉案上,阳光远远照耀着赤色霜袍。花丛中火焰般的云旗交相辉映,鸟儿在高高的亭子外翱翔。是否能够想到那万年芳树之下,随风飘落的一片叶子在蓬蒿中隐没。
耿湋(约747-805年),字道仁,号清白,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才华横溢而被重用。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本诗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盛世,朝廷繁荣昌盛,诗人借描绘朝廷的华丽景象,表达对国家繁荣与个人理想的期盼,同时也隐含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朝下寄韩舍人》是一首展现唐代宫廷气象的诗作,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华丽的辞藻描绘了大唐的繁荣景象。首联“侍臣鸣佩出西曹,鸾殿分阶翊綵旄”通过描写侍臣和鸾殿的场景,展现了朝廷的权威和华丽;而“瑞气回浮青玉案,日华遥上赤霜袍”则通过瑞气与阳光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吉祥的氛围。诗中不仅仅是对物质的赞美,更在于对国家昌盛的祝愿。
后四句的意象转变,诗人似乎从繁华的宫廷回到自然,提到“万年芳树里”,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繁华与隐没之间的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整,而且在意境上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国家、个人命运以及自然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国家繁荣的赞颂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诗中提到的“鸾殿”象征什么?
“随风一叶在蓬蒿”中,叶子象征什么?
诗中描绘的“侍臣鸣佩”表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