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14
望云际兮有好仇。
天路长兮往无由。
佩兰蕙兮为谁修。
宴婉绝兮我心愁。
在云边远望,心中对美好的仇恨。
天的道路漫长,却无从去往。
佩兰和蕙草,究竟是为谁而修整?
宴会的欢愉已经绝去,我的心中充满忧愁。
本诗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提及“佩兰”和“蕙”,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常将这些植物视为高洁与美好的象征,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他的诗歌才华横溢,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本诗作于曹植的晚年,社会动荡、家庭纷争让他感到深深的孤独与无助,作品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曹植的《歌》是一首富有感情的抒情诗,全文以一种淡淡的忧伤为底色,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首句“望云际兮有好仇”,在描绘云的同时,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时代的怨恨。紧接着“天路长兮往无由”,诗人将前方的未知与渺茫表现得淋漓尽致,似在诉说着个人命运的无常与无奈。
“佩兰蕙兮为谁修”则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反思,究竟为谁而修整?是对理想的迷惘,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困惑。最后一句“宴婉绝兮我心愁”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宴会的欢愉已然远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愁苦,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与情感共鸣。曹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对美好与理想的追求,最终却因现实的无奈而感到深深的失落与愁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中“望云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愤怒
D. 满足
“佩兰蕙”为谁修”隐含了什么样的思考?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生活的厌倦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忧愁?
A. “宴婉绝兮我心愁”
B. “天路长兮往无由”
C. “望云际兮有好仇”
D. “佩兰蕙兮为谁修”
曹植的《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但曹植的作品更注重内心感受,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情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