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50
塘上行
作者: 曹操 〔魏晋〕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这首诗的意思是:池塘中的蒲草生长得多么茂盛,它的叶子是那样的繁茂。若想行仁义,最重要的还是要自我了解。众人的口舌可以化金为土,让人产生离别的痛苦。回想你离开我时,我心中常常充满忧愁和悲苦。想见你的容颜,心中伤感难以忍受。每晚因想念你而无法入睡。不要因为他人的豪杰与贤良而抛弃我这个素心所爱的人;也不要因为鱼肉的便宜而抛弃葱和蒜;更不要因为麻和麻布的便宜而抛弃芦苇和茭白。出门与入门都何必如此痛苦?边疆之地悲风习习,树木何以如此稀疏!只要能与你分享快乐,便能延年益寿,长享千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号阿瞒,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代表了汉末魏晋风格。
创作背景: 《塘上行》是在曹操政治生涯的艰难岁月中创作的,表现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离别频繁的现状。
《塘上行》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伤的诗,作者以池塘中生长的蒲草作为引子,抒发了对离别者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蒲生和其叶的描写,引申出自我修养和道德的重要性,表现了作者对仁义的追求。曹操以平实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一位英雄人物的柔情一面。
诗中多次提到离别和忧愁,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尤其是“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更是将思念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那种深切的失落与无奈。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道德自省的呼唤,提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情感。
最后几句“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则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苦乐的深刻思考,表明无论在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独乐才是最为珍贵的。这种对比和矛盾的表现,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深度,使得《塘上行》成为一首耐人寻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亲情和爱情的珍视,强调在纷扰的社会中,个人情感的坚定和对仁义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苦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深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众口铄黄金”是为了强调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独愁常苦悲”表达了诗人的_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边地多悲风”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热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