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子瞻焦山》

时间: 2025-05-16 10:52:55

诗句

金山游遍入焦山,舟轻帆急须臾间。

涉江已远风浪阔,游人到此皆争还。

山头冉冉万竿竹,楼阁不见门长关。

金山共此一江水,只有胜绝无此闲。

野僧终日饱一饭,与世相视如髦蛮。

门无舟楫断还往,说法教化鼋鼍顽。

偶然客至话乡国,西望落日低铜镮。

岷峨正在日入处,想象积雪堆青鬟。

稻田一顷良自给,仕宦不返知谁扳。

久安禄廪农事发,强弓一弛无由弯。

行逢佳处辄叹息,想见茅屋藏榛菅。

我知此地便堪隐,稻苗旆旆鱼斑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10:52:55

原文展示

《和子瞻焦山》
作者:苏辙

金山游遍入焦山,
舟轻帆急须臾间。
涉江已远风浪阔,
游人到此皆争还。
山头冉冉万竿竹,
楼阁不见门长关。
金山共此一江水,
只有胜绝无此闲。
野僧终日饱一饭,
与世相视如髦蛮。
门无舟楫断还往,
说法教化鼋鼍顽。
偶然客至话乡国,
西望落日低铜镮。
岷峨正在日入处,
想象积雪堆青鬟。
稻田一顷良自给,
仕宦不返知谁扳。
久安禄廪农事发,
强弓一弛无由弯。
行逢佳处辄叹息,
想见茅屋藏榛菅。
我知此地便堪隐,
稻苗旆旆鱼斑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游遍金山来到了焦山,船轻帆急瞬息之间。
渡过江河已远,风浪浩阔,游人到这里都纷纷想要返回。
山顶上竹子轻轻摇曳,楼阁却看不见门长关。
金山和这江水相连,只有这里的闲适胜过一切。
野僧整天吃饱一顿饭,与世无争如同蛮人。
这里的门没有船只,无法往来,传教化解顽固之人。
偶尔有客人来聊乡国,西望落日低挂铜环。
岷峨山在日落的地方,想象积雪堆积成青色的鬟发。
稻田一顷自给自足,仕宦的我不知谁在牵扯。
安稳的日子农事繁忙,拉开弓箭却无法再弯。
走到美好的地方不禁叹息,想见茅屋藏在榛菅中。
我知道这里正好可隐居,稻苗摇曳鱼儿点点。

注释

  • 焦山:位于今江苏省,山清水秀,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 金山:指金山寺,位于长江南岸,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
  • 鼋鼍:指的是一种水中生物,这里形容顽固不化的人。
  • 岷峨:指岷山,位于四川省,常被用来象征高远之地。
  • :头发的样式,这里用来描绘积雪的形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与苏轼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人称“苏公”。苏辙的诗词以清新、自然、真挚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游历焦山时,借山水之美与世事之感,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和子瞻焦山》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与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中不仅有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也蕴含了深厚的人生感悟。开篇以“金山游遍入焦山”引入,展示了诗人游览中的兴致,接着通过对江河风浪和游人归去的描写,表达了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山顶的竹子和隐蔽的楼阁,暗示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通过“野僧终日饱一饭”一语,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理想生活状态。诗中的“说法教化鼋鼍顽”则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顽固之人的批判,并以此反衬出自身的洒脱与清高。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通过西望落日、岷峨的描写,增添了几分孤独与哲思。最后,诗以隐居之地的理想化描写作结,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苏辙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股淡淡的禅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山游遍入焦山:描绘了诗人游历金山后抵达焦山的过程,表现出一种行旅的轻快与愉悦。
  • 舟轻帆急须臾间:强调了船行的轻快与迅速,渲染出一种急促的气氛。
  • 涉江已远风浪阔:描述了渡江之后的远方与广阔,象征着人生的旅途遥远而不可测。
  • 游人到此皆争还:游人纷纷想要返回,暗示了对外界的无奈与厌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与世相视如髦蛮”,通过比喻表达了与世无争的洒脱。
  • 对仗:如“山头冉冉万竿竹,楼阁不见门长关”,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山:象征着繁华与喧嚣。
  • 焦山:代表了隐逸与宁静的理想之地。
  • 竹子:象征着坚韧与清高。
  • 夕阳:意象中带有孤独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字是什么? A. 子瞻
    B. 子游
    C. 子墨

  2. 诗中提到的“野僧”最能体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淡泊
    C. 怨恨

  3. 诗人通过哪一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金山
    B. 稻田
    C. 竹子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王之涣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与苏辙的《和子瞻焦山》,同为描写山水的诗,前者更强调了哲理性,而后者则倾向于抒情与隐逸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深入理解《和子瞻焦山》的内涵与艺术魅力,感受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八陈图有感 九辩 九辩 风赋 神女赋 登徒子好色赋 乌衣巷 送楚雄太守张禹则之官 远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出没无常 落发为僧 馨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汉字馨的正确写法 9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9画吉利汉字推荐 带心字底的字有哪些?带心字底的汉字大全 描写美景的诗_千山万水的美景诗句赏析 鬲字旁的字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交侵 包含歼的词语有哪些 机井 枝派 霸陵伤别 包含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壮的成语 閠字旁的字 函幽育明 包含杞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呜呼噫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