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1: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1:50:40
竹枝歌七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幸自通宵暖更晴,何劳细雨送残更。
知侬笠漏芒鞋破,须遣拖泥带水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感受和对朋友的关心。整夜的暖和天气让人感到舒适,细雨并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诗人知道朋友的斗笠漏了,草鞋也破了,因此想要送他一程,让他在泥泞的路上行走。
“竹枝歌”是古代民歌的一种,通常表现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反映了诗人对乡土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世故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以豪放、清新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乡村生活,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关心,展现了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杨万里的《竹枝歌七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温暖的春日场景。整夜的温暖与晴朗相伴,使得人们在这美好的天气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诗的开头便以“幸自通宵暖更晴”引入,营造了一种愉悦的心情。
细雨虽然细微,却有着送别的意味,诗人用“何劳细雨送残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接着,诗人提到朋友的斗笠漏了,草鞋也破了,这不仅是对朋友身体状况的关心,也隐含了对朋友生活状态的同情。最后一句“须遣拖泥带水行”更是体现了一种对朋友的关怀与责任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
整首诗不仅仅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更是情感的流露,使得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朋友的状况,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词测试:
诗中的“通宵”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诗中的“细雨”意象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