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清明雨寒八首》

时间: 2025-07-29 13:07:11

诗句

整冠忽见镜中霜,挽树浑无蔕上香。

已贮春愁过万斛,更令细细著升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3:07:11

原文展示:

整冠忽见镜中霜,挽树浑无蔕上香。已贮春愁过万斛,更令细细著升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突然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头上的白发,就像霜一样;而手挽的树木,竟没有一根花香在上面。春天的愁苦已经堆积如万斛之多,偏偏又让我细细品味加增了愁绪。

注释:

  • 整冠:整理帽子,象征着对自己形象的关注。
  • 镜中霜:指白发,表现衰老。
  • 挽树:指手挽着树。
  • :花蕾,指花的部分。
  • 升量:指愁苦的增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入诗,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天,诗人与自然的联系愈发紧密,但也感受到衰老与愁苦的交织,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衰老的无奈。开头的“整冠忽见镜中霜”,用镜子中的自己提醒了诗人衰老的现实,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和忧虑。接下来的“挽树浑无蔕上香”,则是对春天失去生机的感慨,树木没有花香,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似乎也在逐渐消逝。最后一句“已贮春愁过万斛,更令细细著升量”,则是将内心的愁苦比作万斛的酒,难以承载,更是不断增加,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与比喻的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与内心的愁苦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得情感更加深刻而动人。诗中的意象清新,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杨万里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整冠忽见镜中霜”:突然发现白发,感受衰老。
    2. “挽树浑无蔕上香”:春天的树木却没有花香,失去生机。
    3. “已贮春愁过万斛”:春天的愁苦像酒一样堆积如山。
    4. “更令细细著升量”:愁苦不断增加,令人心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万斛的酒,形象生动。
    • 对比: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沉重形成强烈对比。
  • 主题思想:主题围绕着衰老与愁苦,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美好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镜子:象征自省与反思。
  • :象征衰老与无情的时间。
  • :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美好。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美好。

这些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还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镜中霜”指的是什么?

    • A. 年轻
    • B. 白发
    • C. 雪
  2. 诗人通过“挽树浑无蔕上香”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
    • B. 生命的无常
    • C. 花的芬芳
  3. 诗中春愁的比喻是什么?

    • A. 万斛的酒
    • B. 一杯水
    • C. 一片叶子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杜甫的春天描写都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杨万里的诗更加强调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动荡带来的愁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绮翁游齐山寺次其韵 依韵和正仲赋杨兵部吴兴五题·□□□ 泛舟和持国 茶磨二首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送韩玉汝太傅 水荭 送代州钱防禦 杜鹃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九 紫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彑字旁的字 瓦字旁的字 择行 课嘴撩牙 痛涤前非 包含角的成语 包含伐的成语 匡继 疋字旁的字 见小暗大 人外游 包含鹊的词语有哪些 凉贰 污七八糟 食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出丑狼籍 举止娴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