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泊舟无锡雨止遂游惠山》

时间: 2025-07-27 21:42:24

诗句

天教老子不空回,船泊山根雨顿开。

归去江西人问我,也曾一到惠山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42:24

原文展示:

天教老子不空回,船泊山根雨顿开。归去江西人问我,也曾一到惠山来。

白话文翻译:

老天让老子不至于白跑一趟,船停在山脚下,雨也刚刚停了。回到江西时,有人问我,是否曾经到过惠山。

注释:

  • 天教:天意、老天安排。
  • 老子:这里指的是自己,表示谦虚和自嘲。
  • 不空回:不白费时间,意为有所收获。
  • 船泊:船停靠的意思。
  • 山根:山的脚下。
  • 顿开:突然停止或放晴。
  • 归去:回到原来的地方。
  • 问我:询问我。
  • 惠山:指无锡的惠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典故解析:

  • 惠山:惠山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因其风景秀丽和文化底蕴深厚而著称。诗人选择惠山作为游览的目的地,表达了对山水的向往。
  • 老子:引自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常用于表达谦逊或自我调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歌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大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诗人游览惠山后,正值雨止,诗人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变化,因此写下此诗,表达了对旅途的感悟和对山水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途中突如其来的雨停后,诗人心中愉悦的情景。开头两句“天教老子不空回,船泊山根雨顿开”,以“天教”引出,传达了一种天意的安排,仿佛是老天让他这次旅行不至于白白浪费。船泊在山根,恰好在雨停之时,给人一种恰如其分的美感,体现了自然的神奇与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后两句“归去江西人问我,也曾一到惠山来”,则引入了旅途结束后的反思。当有人询问他是否曾到惠山时,诗人不禁回想起这次难得的旅行经历,流露出对惠山的眷恋与赞美。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旅途的珍惜,展现了诗人洒脱的性格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教老子不空回:天意使得我这次出行不至于白费。
  • 船泊山根雨顿开:船停在山脚下,雨也刚刚停下,描绘出一个恰到好处的景象。
  • 归去江西人问我:回到江西时,有人问我曾经到过哪里。
  • 也曾一到惠山来:我确实来过惠山,表达了对这次旅程的记忆。

修辞手法: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天教”赋予了人的情感,使诗意更为生动。
  • 意象:山、雨、船等意象,交织出自然与人的关系,展现诗人心中对山水的热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旅途的珍惜,体现了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对文化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心灵的寄托。
  •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可预测因素的包容。
  • :象征着旅行与探索,体现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教老子不空回”中的“老子”指的是: A. 老子(道家创始人) B. 诗人自己 C. 其他人

  2. 诗中提到的“惠山”位于哪个省?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3. 诗的中心思想是: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和旅途的珍惜 C. 对人际关系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游山西村》(陆游)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也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通过早春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期待与希望,与杨万里的诗歌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满江红 汤阴岳飞纪念馆属题 满江红 其六 望谢公青墩故园读书处,三和前韵 满江红 满江红(和监田驿驹父留题) 满江红 敬题约园忠义专祠录 满江红 其七 过黄梁梦有感 满江红 用任、彭二子原韵 满江红·六皆重过敝邑,水阻兼旬,游醮极欢,于其行也,赋此送之 其一 满江红·衮衮诸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箫韶九成 峻朗 乚字旁的字 孜孜无倦 飞字旁的字 包含佬的词语有哪些 连篇累幅 赐租 鼓字旁的字 鬲字旁的字 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边限 历久弥坚 齐字旁的字 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重赂轻贤 肃然危坐 迟数 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