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1:1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1:15:08
原文展示: 秋日感事示介甫 曾巩 〔宋代〕 秋日气已盛,阴虫朝暮声。 烟云断溪树,风雨入山城。 沙碛有遗虏,旌旗多远行。 生民苦未息,吾党耻论兵。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已经很浓,阴暗处的虫子早晚都在鸣叫。 烟云遮断了溪边的树木,风雨侵入了山城。 沙漠中有残留的敌人,旌旗在远方飘扬。 百姓的苦难还未停止,我们这一党派耻于谈论战争。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宋代八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这首诗是曾巩在秋日感慨时事,写给友人介甫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曾巩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战争频发的忧虑。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中“烟云断溪树,风雨入山城”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秋日的萧瑟和风雨的侵袭,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而“沙碛有遗虏,旌旗多远行”则直接指向了战争的残酷和军队的远征。最后两句“生民苦未息,吾党耻论兵”,表达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反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反战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厌恶。通过秋日的自然景象和战争的残酷描绘,诗人抒发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烟云断溪树”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诗中“生民苦未息,吾党耻论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战争的喜爱 B. 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C. 对和平的向往 答案:B
诗中“沙碛有遗虏,旌旗多远行”一句,直接指向了什么? A. 和平的景象 B. 战争的残酷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