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辛亥三月十五日》

时间: 2025-05-22 07:52:14

诗句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

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

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

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羲。

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

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

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7:52:14

原文展示: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临川城中三月雨,城东大丘汩为渚。天地惨惨无开时,常恐蛰死和与羲。此时谓月水中没,溺入蛙肠那复出。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人间有人司重轻,安得知汝有时明?

白话文翻译:

月光茫茫如同溪边的沙,万里长空没有一丝云彩遮挡。今年的寒气异常强烈,春天来临之际,大雪纷飞如同手掌大小,伴随着惊雷。临川城中的三月,雨水连绵,城东的大丘陵变成了水渚。天地间一片昏暗,没有一丝光明,常常担心蛰伏的生物和羲和(太阳神)会因此死去。这时人们说月亮沉入了水中,一旦陷入蛙的肠中就无法再出现。谁知道今夜的月光如此圆满,照亮了万物,没有任何遗漏。人间有权力掌握轻重的人,怎能知道你(月亮)有时也会明亮?

注释:

  •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 溪沙:溪边的沙子,形容月光如沙。
  • 纤云:细小的云。
  • 争春来:指寒气在春天来临之际依然强烈。
  • 临川:地名,今江西省抚州市。
  • 汩为渚:变成水渚,指土地被水淹没。
  • 惨惨:昏暗无光的样子。
  • 蛰死:指冬眠的生物因环境恶劣而死亡。
  • 和与羲:和,指和风;羲,指羲和,太阳神。
  • 溺入蛙肠:比喻月亮被遮蔽,无法看见。
  • 照彻:照亮。
  • 无遗偏:没有任何遗漏或偏差。
  • 司重轻:掌握重要与次要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创作于辛亥年(1071年)的三月十五日,正值春天,但天气异常寒冷,大雪纷飞,与通常的春天气候形成鲜明对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隐喻。通过描绘异常的天气和月亮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色为引子,通过对比异常的春寒和月光的圆满,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异变化和作者的深沉感慨。诗中“茫茫月色如溪沙”一句,以溪沙比喻月色,形象生动,而“万里不有纤云遮”则强调了月光的纯净和广阔。后文通过“雪大如掌随惊雷”等句,描绘了春寒的异常,形成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结尾的“岂知今夜月光圆,照彻万物无遗偏”则突出了月光的圆满和普照,与前文的昏暗形成对比,寓意着希望和光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茫茫月色如溪沙:以溪沙比喻月色,形容月光明亮而广阔。
  2. 万里不有纤云遮:强调月光的纯净,没有云彩遮挡。
  3. 今年寒气争春来:指出春寒异常,与通常的春天气候不同。
  4. 雪大如掌随惊雷:形容雪大且伴随着惊雷,形成强烈的自然现象。
  5. 临川城中三月雨:指出临川城中的三月雨水连绵。
  6. 城东大丘汩为渚:描绘土地被水淹没的景象。
  7. 天地惨惨无开时:形容天地间一片昏暗,没有光明。
  8. 常恐蛰死和与羲: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担忧,担心生物和太阳神因此受影响。
  9. 此时谓月水中没:比喻月亮被遮蔽,无法看见。
  10. 溺入蛙肠那复出:进一步比喻月亮被遮蔽,无法再现。
  11. 岂知今夜月光圆:转折,指出今夜月光圆满。
  12. 照彻万物无遗偏:强调月光的普照,没有任何遗漏。
  13. 人间有人司重轻:指出人间有权力掌握轻重的人。
  14. 安得知汝有时明?:反问,表达对月亮有时明亮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茫茫月色如溪沙”,“雪大如掌”等,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比:通过春寒与月光的对比,突出自然现象的奇异。
  • 拟人:如“常恐蛰死和与羲”,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异常的春寒和月光的圆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社会现实的隐喻。诗中通过对月光的描绘,寓意着希望和光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权力的质疑。

意象分析:

  • 月色:象征光明和希望。
  • 春寒:象征异常和挑战。
  • 雪:象征纯洁和力量。
  • 雨水:象征变化和流动。
  • 月光圆:象征圆满和普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茫茫月色如溪沙”一句,用什么来比喻月色? A. 溪沙 B. 云彩 C. 雪花 D. 水波

  2. 诗中提到的“雪大如掌随惊雷”形容了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春天的寒冷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凉爽

  3. 诗中“岂知今夜月光圆”一句,表达了什么? A. 月亮的缺失 B. 月亮的圆满 C. 月亮的昏暗 D. 月亮的移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月亮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的月亮,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曾巩的诗作有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铜泽王归城 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 寄王密卿 送雍郢州 送诸暨裴少府(公先人,元相公判官) 卧病别郑锡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江上喜逢司空文明 赠赵神童 襄阳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霸绪 玉字旁的字 赞美 长字旁的字 包含示的词语有哪些 当班 傻头傻脑 一点一横的字有哪些_一点一横汉字详解 包含峤的词语有哪些 当面输心背面笑 拼音shui的汉字全收录_shui的汉字详解 双笔字怎么写?双笔字的正确书写方法详解 手字旁的字 龠字旁的字 文采风流 楷书歌字笔顺详解_正确书写楷书歌字_汉字笔顺学习 钩心斗角 埃及艺术 伛肩 包含裒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