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04:0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4:04:01
原文展示:
冬望 曾巩 〔宋代〕
霜馀荆吴倚天山,铁色万仞光铓开。 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 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迹久此安蒿莱。 譬如骅骝踏天路,六辔岂议收驽骀。 巅崖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履思莫裁。 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 浮云柳絮谁汝碍?欲往自尼诚愚哉。 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 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 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 千年大说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 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 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 况今尪人冒壮任,力蹶岂更馀纤埃。 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 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白话文翻译:
霜降之后,荆吴之地倚靠的天山,如铁般的万仞山峰光芒四射。 麻姑山最为秀丽,插在东极,一座山峰挺立,高耸入云。 我虽有智慧,却不及豪俊之士,远居于此,安于蒿莱之间。 就像骏马踏上天路,六辔在手,岂能议论收服劣马。 山顶崖壁初冬未见冰雪,苔藓入履,思绪难以裁断。 长松夹道,树盖十里,苍老的容颜和坚毅的气概不可动摇。 浮云柳絮,谁会阻碍你?欲前往却被自己阻止,真是愚蠢。 南窗之下,圣贤留下遗文,满卷字字珍贵如琪瑰。 旁搜远探,得入门径,深入其中,见其深奥雄伟。 日复一日,使我心意不再枯槁,水的灌溉滋养源源不断。 千年大说,不荒废冗长,义理之路,寸土难培。 叹我计谋真是不自量力,欲挽西沉的太阳。 曾闻古时大禹称智,过家门而不顾及慈爱孩子。 何况如今我这瘦弱之人冒充壮士,力竭岂能再有余力。 龙潭瀑布涌入胸臆,叹息之余,只能感谢宗雷。 著书立说岂能立即有补益,天下自古无全能之才。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以散文见长。此诗《冬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曾巩在诗中通过对冬日山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山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霜馀荆吴倚天山,铁色万仞光铓开”等句,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山峰的壮丽,而“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则进一步以秀丽的笔触描绘出山峰的挺拔。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隐喻了自己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迹久此安蒿莱”等句,透露出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谦,以及对安于现状的无奈。而“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等句,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霜馀荆吴倚天山,铁色万仞光铓开。
麻姑最秀插东极,一峰挺立高嵬嵬。
我生智出豪俊下,远迹久此安蒿莱。
譬如骅骝踏天路,六辔岂议收驽骀。
巅崖初冬未冰雪,藓花入履思莫裁。
长松夹树盖十里,苍颜毅气不可回。
浮云柳絮谁汝碍?欲往自尼诚愚哉。
南窗圣贤有遗文,满简字字倾琪瑰。
旁搜远探得户牖,入见奥阼何雄魁。
日令我意失枯槁,水之灌养源源来。
千年大说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
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西颓。
尝闻古者禹称智,过门不暇慈其孩。
况今尪人冒壮任,力蹶岂更馀纤埃。
龙潭瀑布入胸臆,叹息但谢宗与雷。
著书岂即遽有补,天下自古无能才。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冬日山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同时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霜馀荆吴倚天山”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麻姑最秀插东极”中的“麻姑”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人名 C. 花名 D. 鸟名
“我生智出豪俊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自满 B. 自谦 C. 自豪 D. 自责
“譬如骅骝踏天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南窗圣贤有遗文”中的“遗文”指的是什么? A. 遗失的文物 B. 遗留的文献 C. 遗弃的文字 D. 遗失的文章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