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8: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8:08:53
醉桃源/阮郎归
作者: 吕渭老 〔宋代〕
棂香新染砑红绫。
腰肢瘦不胜。
合欢小幌掩馀酲。
芙蓉入梦频。
山不尽,水无情。
锦河隔锦茵。
刘郎仙骨未应轻。
桃花已误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令人陶醉的桃源境界。新染的香棂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红色的绫纱轻柔地包裹着纤细的腰肢。合欢的帷幔轻轻掩盖着那一丝醉意,梦中频频出现的芙蓉花。山是无尽的,水是无情的,锦绣的河流隔断了锦绣的阡陌。刘郎的仙骨不应被轻视,然而桃花却已误了人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桃花已误人”中的“桃花”典出《红楼梦》,象征着美丽的爱情与青春的虚幻。
作者介绍: 吕渭老(约1120年-约1180年),字仲明,号渭老,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士人生活的变迁中。诗人通过描绘桃源的美好,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逃避。
《醉桃源/阮郎归》是一首充满了细腻情感与丰富意象的诗作。开篇以“棂香新染砑红绫”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柔而醉人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桃源之中。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轻盈的美感,腰肢的纤细与合欢的轻幔相互映衬,传达出一种柔美的女性形象。
接下来的“芙蓉入梦频”,则暗示了梦中频频出现的美好,却又带有一丝惆怅。这里的芙蓉不仅是花的象征,更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隐喻。随着山与水的描写,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无尽的思索,反映了对生命无情的感慨。
最后一句“桃花已误人”,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是对人心的警惕。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的同时,也要警惕被虚幻的美好所迷惑。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使整首诗在美丽的外表下,蕴藏着沉重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美丽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人物描写,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逃避,同时警示人们要警惕虚幻的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合欢小幌”指的是什么?
“桃花已误人”中桃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醉桃源/阮郎归》这首诗的情感与意象,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