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4:36
原文展示:
北湖 曾巩 〔宋代〕
当时泛西湖,已觉烟水永。 北堤复谁开,长涵一川静。 久幽繇地偏,跬步人迹屏。 我初得之喜,指顾辟榛梗。 种花延妙香,插柳待清影。 飞梁通两涯,结宇临四境。 包罗尽高卑,开拓极壬丙。 洒然尘滓消,恍尔心目醒。 兴物振滞淹,如人出奇颍。 日携二三子,杖屦屡观省。 念时方有为,众智各驰骋。 独此得逍遥,固知拙者幸。
白话文翻译:
当时我泛舟西湖,已经感觉到烟雾缭绕的水面显得格外悠长。 北边的堤坝是谁开辟的,它长长地包容着一条平静的河流。 长久以来因为地处偏僻,几乎没有人迹。 我初次得到这个地方时非常高兴,指点着清理杂草。 种植花卉以延续美妙的香气,插上柳枝等待清新的影子。 飞跨的桥梁连接两岸,建筑群临于四方。 包容了高低不平,开拓至极远的地方。 顿时感觉尘埃消散,心境和视野都变得清晰。 振兴事物,振奋被淹没的,就像人从奇异的山谷中走出。 我常常带着两三个朋友,拄着拐杖,多次来此观察省思。 想到当时正有所作为,众人的智慧各自奔腾。 唯独我能在这里得到逍遥自在,确实知道这是笨拙者的幸运。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物的和谐。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北湖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曾巩隐居或闲暇时所作,通过对北湖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作者通过这样的诗作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放松。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北湖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烟水永”、“长涵一川静”等词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北湖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作者表达了对尘世烦扰的超脱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诗的结尾,“独此得逍遥,固知拙者幸”,更是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展现了曾巩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北湖景色的描绘,作者展现了对尘世烦扰的超脱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以及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烟水永”形容的是什么? A. 水面烟雾缭绕,显得悠长 B. 水面波光粼粼 C. 水面平静如镜 答案:A
诗中“北堤复谁开”指的是什么? A. 北边的堤坝 B. 北边的山谷 C. 北边的森林 答案:A
诗中“独此得逍遥,固知拙者幸”表达了什么? A. 对繁忙生活的厌倦 B. 对逍遥自在生活的渴望 C. 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