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1:32
秋日游青山访太白墓二首 其二
淹时苦炎暑,此日遇初秋。
旧籍存千亩,彝伦咏九畴。
但能寻旷荡,何必事深幽。
未愧辽东笑,真成知北游。
在炎热的夏季中苦苦挣扎,今天终于迎来了初秋。
我在古籍中看到千亩的田地,彝伦(古代的诗人)吟咏着九畴(指的是农业的丰收)。
只要能寻找到开阔的地方,何必拘泥于那些幽深的山谷呢?
我并不觉得愧疚于辽东的欢笑,真正成为了游历北方的朋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之仪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秋天,诗人游览青山,拜谒李白的墓地,在自然景色的映衬下,表达了他对李白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的感悟。正值初秋,诗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带着对丰收的期许与对人生的思考,写下了这首诗。
李之仪的《秋日游青山访太白墓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历史人物李白的崇敬。开头两句“淹时苦炎暑,此日遇初秋”,展现了从酷热的夏季到凉爽的初秋的转变,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仿佛在告诉读者,经过一段艰难的时光,终于迎来了新的希望。
接下来的“旧籍存千亩,彝伦咏九畴”,展现了诗人对农业丰收的赞美,而“但能寻旷荡,何必事深幽”则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宽广与自由的重要性。诗人在这里抛弃了对深邃幽暗的追求,选择了开阔的视野与生活态度,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句“未愧辽东笑,真成知北游”则是对人生的反思和自信,诗人并不觉得在辽东的欢笑中有所愧疚,而是愉悦于自己的北游经历,反映了对生活的从容与洒脱。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结合李白的历史地位,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诗人通过对季节的变化感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选择,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自信的生活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但能寻旷荡,何必事深幽”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诗人对李白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