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1:21
自大乘将游汤泉道中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迢迢山路永,漠漠晓风昏。
雨歇鸠呼妇,年丰稻有孙。
旅怀悲暮齿,野饭寄前村。
只恐今宵梦,凭谁续断魂。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前往汤泉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以及内心的情感。长长的山路显得无尽,晨风微凉而昏暗。雨停后,鸠鸟鸣叫,似乎在呼唤着家中的妇女,丰收的年头,稻田里也丰盈,象征着子孙满堂。诗人旅途中的思乡之情日益加重,傍晚时分,寂寞的心情让人感到悲伤,野外的饭菜只能够寄托于前面的村庄。诗人担心今夜的梦境,谁能再续这断裂的思绪与情感?
李之仪(约961年-约1010年),字道明,号清白,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写于旅行途中,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故乡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常见。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迢迢山路永,漠漠晓风昏”,用“迢迢”与“漠漠”两个形容词,描绘了漫长而朦胧的旅途,给人一种孤独与无尽的感觉。这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内心的感受。
接下来的“雨歇鸠呼妇,年丰稻有孙”则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和人间的生活描绘,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丰饶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的向往。“旅怀悲暮齿,野饭寄前村”中,诗人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化为对晚年孤独的感慨,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伤。最后一句“只恐今宵梦,凭谁续断魂”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梦中情感的渴望与无奈,令人动容。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描绘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中“迢迢山路永”中的“迢迢”是什么意思?
A. 短暂
B. 遥远
C. 清晰
D. 明亮
“雨歇鸠呼妇”中,鸠鸟的鸣叫象征着什么?
A. 旅行的疲惫
B. 对家的思念
C. 丰收的喜悦
D. 自然的宁静
“只恐今宵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失去的恐惧
C. 对旅行的期待
D. 对生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