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44:39
秋夜二首
作者: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霜露已凄凄,星汉复昭回。
朔风中夜起,惊鸿千里来。
萧条凉叶下,寂寞清砧哀。
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
第一首:
庭院的树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虫鸣也显得悲戚。我独自躺在高楼的卧室里,夜晚听到寒雨滴落的声音。微风偶尔拂动窗户,残留的灯光仍在墙壁上闪烁。心中惆怅,往日的情怀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沉重。
第二首:
霜露已经凄清,星汉依然璀璨。北风在夜里吹起,惊起了千里之外的鸿雁。萧条的凉叶在地上,清脆的砧板声显得寂寞而哀伤。岁末之际,仰望空中的宇宙,心中所思如同寒灰一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791),字子仁,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秋夜二首》写于深秋夜晚,正值作者心境低沉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孤独的自省。
韦应物的《秋夜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孤寂与内心的惆怅。诗歌的前两句“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用生动的音响描绘出秋夜的凄凉气氛,树叶的沙沙声和虫鸣的悲戚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悲秋的意境。接着,作者描绘了自己的孤独,独自在高楼上入睡,伴随着寒雨的滴落,内心的惆怅愈加浓厚。
在第二首中,诗人继续深化对秋夜的感受,霜露的凄清与星空的璀璨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对美好与忧伤共存的思考。特别是“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一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沉重,心中所积累的情感如同冷灰一般,无法燃起希望的火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形成了一幅秋夜的凄美画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秋情怀。
逐句解析: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
描绘树木的凋零与虫鸣的悲戚,营造出秋夜的凄凉氛围。
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表达诗人的孤独与对外界寒冷的感受,寒雨滴落声仿佛在呼应内心的惆怅。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
微风轻拂窗户,残灯的光影在墙壁上摇曳,意象生动,传达出一种孤独的静谧感。
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诗人反思自己一生的情感,感到无奈与惆怅,更加沉重的是此刻的孤独。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慨,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庭树转萧萧”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诗中提到的“阴虫还戚戚”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
C. 兴奋
D. 平静
“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中的“心事”指的是什么?
A. 美好回忆
B. 生活的困惑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秋夜二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为表现孤独与思考人生的作品,但前者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两者都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对生命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