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王校书》

时间: 2025-05-12 11:05:01

诗句

同宿高斋换时节,共看移石复栽杉。

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1:05:01

原文展示

送王校书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同宿高斋换时节,共看移石复栽杉。
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和你同宿在高堂,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一起观看移开的石头和重新栽种的杉树。送你到江浦时,心中已经感到惆怅,登上西楼再看远方的帆船。

注释

  • 高斋:指高处的书房或斋室,象征清雅的环境。
  • 换时节:指随着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移石复栽杉:指移走石头后重新栽种杉树,表现出一种新的开始。
  • 江浦:即江边的港口,表示离别之地。
  • 惆怅:忧愁、伤感的情绪。
  • 西楼:高楼的西边,表明视野开阔。

典故解析

“江浦”常用于古诗中作为送别的场景,许多诗人如王维、李白等都曾在此地吟咏。这里的“远帆”象征着离别和对未来的期待,隐含着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号静斋,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王校书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及离别时的惆怅情绪。

诗歌鉴赏

《送王校书》展示了韦应物细腻的情感和高雅的艺术风格。诗中描绘了两个朋友在高斋中共同度过的时光,以及随着季节变化而带来的思绪,表达了离别时的惆怅和不舍。首句“同宿高斋换时节”将时间与空间结合,暗示了彼此的情谊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珍贵。接下来的“共看移石复栽杉”,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体现了朋友间的互动和共同的经历。最后两句“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深刻地传达出离别的伤感,西楼的高处寓意着对未来的眺望,而“远帆”则象征着对友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全诗通过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韦应物高超的诗歌技艺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同宿高斋换时节:两位朋友在高处的书房共度时光,随着季节变换,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共看移石复栽杉:一起观看移走的石头与重新栽种的杉树,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共同的经历。
  3. 送君江浦已惆怅:送别朋友至江浦,心中已感到忧伤和惆怅。
  4. 更上西楼看远帆:在高楼上再次眺望远方的帆船,表达对未来的思念与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远帆”比喻离别后的思念。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离别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祝愿,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斋:象征着清雅与宁静的环境。
  • 杉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远帆:象征离别与思念,同时也代表着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韦应物
    • C. 王维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高斋”指的是什么?

    • A. 酒楼
    • B. 书房
    • C. 花园
    • D. 山顶
  3. “远帆”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离别
    • B. 旅行
    • C. 战争
    • D. 财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赠汪伦》——李白
  • 《别董大》——高适

诗词对比

韦应物的《送王校书》与李白的《送友人》均为送别诗,前者注重描绘自然景象和细腻情感,后者则更强调豪放与壮阔,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韦应物诗集》

相关查询

好事近(王昭美生日) 点绛唇 石州慢(和赵见独书事,见独善鼓琴) 卜算子(子平席上赋) 菩萨蛮(采莲女) 念奴娇(和张文伯重阳前雨) 念奴娇(和鲁如晦中秋) 南歌子(端午二首) 南歌子(安丰守章彦辅生日) 南歌子(赵叔全生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跌脚搥胸 程序控制 贝字旁的字 暮世 風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瑞雪兆丰年 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高句丽 暴力 墨子泣丝 可乘之机 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与时浮沉 口字旁的字 驽马恋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