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7:50
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
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
始自玩芳物,行当念徂春。
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
且遂一欢笑,焉知贱与贫。
在花林下携酒而饮,前方是千年的坟墓。
此时我们无法共饮,何必去想那埋在泉下的人。
我从开始就享受这美好的事物,应该要怀念逝去的春天。
随意舒展远离世俗的踪迹,坐着看山中的云彩。
不妨尽情欢笑,谁又在乎贫贱和富贵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世称“韦少府”。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韦应物与朋友野饮之际,环境自然,氛围轻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对比生与死、欢娱与忧愁,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
《与友生野饮效陶体》是一首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思考生命意义的诗作。诗人在花林下饮酒,前方是千载坟墓,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脆弱。对于过去的追忆与现实的欢愉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尽管身边有着历史的沉重,但仍然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从“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可以看出,诗人对已故者的怀念之情,然而他并未沉溺于这种忧伤,而是通过“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在与朋友的欢笑中,诗人似乎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尽管生活中有贫贱与富贵的差别,他却选择不去在意,强调人应当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洒脱而又深邃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饮酒、自然的描写,以及对逝者的追忆,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态度,传达了生死无常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泉下人”指的是谁?
A. 朋友
B. 已故者
C. 诗人自己
诗人选择忘却什么来享受当下的快乐?
A. 春天的美好
B. 生活的贫贱
C. 朋友的忧愁
诗中表现的态度是什么?
A. 忧伤
B. 洒脱
C. 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