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6:13
原文展示:
僻居 康与之 〔宋代〕 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 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 有道难言,虽贫未厌閒。 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
白话文翻译:
偏僻的巷子里很少有人来往,柴门整天都是关闭的。 黄莺的歌声常常在柳树上响起,云影总是依附在山间。 有些道理难以言说,虽然贫穷但不厌倦闲适的生活。 平原上的烟雾四处弥漫,春天的思绪时有时无。
注释:
诗词背景: 康与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诗中通过描绘僻静的巷子、关闭的柴门、自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隐居者的宁静生活。诗中的“巷僻过从少,柴门尽日关”反映了诗人的孤独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而“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的最后两句“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生活的深思。整首诗情感内敛,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思。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柴门尽日关”象征着什么? A. 简朴的生活 B. 孤独和与世隔绝 C. 自然的美好 D. 生活的模糊和复杂
诗中的“莺声常在柳,云影不离山”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的最后一句“川原烟四暝,春思有无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生活的深思 C.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