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3:57
原文展示:
鹤舒台 康与之 〔宋代〕 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 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 道人只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 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
白话文翻译:
在白云深处,道路崎岖难行,仙鹤已去,台上空空,景色大不相同。 山峦展开如翠屏,连绵如紫幕,泉水分流,清澈如溜,滴落如明珠。 道士只问丹砂井的所在,隐士仍在寻找九节蒲。 试问葛仙仙去之后,至今留下的遗迹情况如何?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与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该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游历名山大川,寻访古迹之时,表达了对仙境遗迹的向往和对道家文化的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至某处传说中有仙人遗迹的地方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道家文化的提及,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道家修炼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鹤舒台”为题,描绘了一幅仙境遗迹的图景。首联“白云深处路崎岖,鹤去台空景物殊”,以白云、崎岖路、空台、殊景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幽深、寂静而又变化莫测的仙境画面。颔联“山展翠屏连紫幕,泉分清溜滴明珠”,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峦比作翠屏、紫幕,泉水比作明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与清幽。颈联“道人只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通过对道人和隐客行为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道家修炼生活的向往。尾联“试问葛仙仙去后,至今遗迹事如何”,以问句作结,表达了对仙人遗迹的探寻和对仙境传说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遐想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仙境遗迹的描绘和对道家修炼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道家文化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仙境传说的遐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鹤去台空”暗示了什么? A. 仙境的幽深 B. 仙境的变迁与寂寥 C. 道路的崎岖 D. 山峦的壮美
“山展翠屏连紫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道人只问丹砂井,隐客犹寻九节蒲”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B. 对道家修炼生活的向往 C. 对仙境传说的思考 D.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