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9:04
昔从西山授业,屡言后村当仁。
伯纪盖同学子,履常真对掌人。
曾经在西山接受教育,老师常常提到后村的义理。伯纪和我都是同学,真心地面对着那个掌管一切的人。
刘克庄,字友直,号天池,是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的关怀为主。刘克庄的诗风豪放,语言凝练,常常借用典故,以期达到深邃的意境。
本诗创作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以教育和道义为主题,表达对学术和道德的重视,以及对同学之间情谊的珍视。
《杂兴六言十首》中的这一首,简洁而富有深意。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在西山的学习经历,唤起了对师长教导和同学情谊的珍惜。诗中提到的“后村当仁”,不仅是对道义的追求,也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一种期望。诗的开头,流露出一种怀旧之情,带着对教育的感恩;而后半部分则强调了同学之间的真诚与责任。整首诗在字句的简练中,透出一种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道德的坚持。
这首诗以教育和道德为主题,强调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个人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对同学之间的情谊表示珍惜。整体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
诗人曾在哪里接受教育?
A. 北山
B. 西山
C. 南山
D. 东山
诗中提到的“后村”象征什么?
A. 贫困
B. 道义
C. 学术
D. 自由
诗人对同学伯纪的态度是?
A. 疏远
B. 珍视
C. 轻视
D. 忽略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偏重于个人对教育和义务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两首诗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