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10:51
欲雪
作者: 苏辙
今年麦中熟,饼饵不充口。
老农畏冬旱,薄雪未覆亩。
骄阳引狂风,三白知应否。
久青车牛通,薪炭家家有。
唯有口腹忧,此病谁能救。
达官例谋身,一醉日自富。
尚应天愍人,云族朝来厚。
飞花得盈尺,一麦可平取。
今年的麦子已经成熟了,但饼和食物却不够填饱肚子。
老农担心冬天的干旱,薄雪尚未覆盖田地。
烈日引发狂风,三白(即白天、白月、白霜)能否如愿而至?
牛车行驶在久青的田野上,家家户户都有薪炭。
唯有口腹之忧,这种病谁能救治?
达官贵人往往只顾谋取自己的利益,喝醉酒后就自认为富裕。
然而上天应当怜惜人间,云族(云族指天上的神灵)今早就来加厚了。
飞舞的花瓣可以盈尺而得,眼前的麦子却可以随便采摘。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容,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弟弟,因其才华和学识而受到重视。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艰辛。诗中反映出农民对于自然条件的关注和对生活的忧虑。
《欲雪》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与社会关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农田和老农生活状况的描绘,表达了对丰收与灾害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开篇即点明丰收的麦穗与食物的缺乏形成强烈对比,显示出经济拮据的现实。接着,老农对干旱的忧虑与对自然变化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反映出农民对天候的无奈与期待。
再者,诗中提到“达官例谋身”,对比了平民的艰苦与达官贵人的富裕,揭示出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冷漠。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不仅是对农民困境的同情,也是对权贵的批判。他的用词简练而有力,使得诗句在平实中透出深邃的思考。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展现了一种希望,尽管生活艰难,但自然的恩赐总会降临。整首诗在忧愁中透出一丝乐观,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生活的不屈信念。
逐句解析:
今年麦中熟,饼饵不充口。
描述丰收的麦子,但却因缺乏食物而感到惆怅。
老农畏冬旱,薄雪未覆亩。
老农对未来干旱的恐惧,薄雪没有覆盖田地,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
骄阳引狂风,三白知应否。
表达了天气的变化和对未来的忧虑,三白的到来是个未知数。
久青车牛通,薪炭家家有。
描绘了农田的绿意盎然和冬季的准备,但生活的忧虑依然存在。
唯有口腹忧,此病谁能救。
强调了人们的生存困境,口腹之忧是最大的烦恼。
达官例谋身,一醉日自富。
讽刺达官贵人只顾自己的利益,醉生梦死。
尚应天愍人,云族朝来厚。
表达对上天的期望,希望能得到神灵的庇佑。
飞花得盈尺,一麦可平取。
结尾展现了一种对自然恩赐的期待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腻描写,反映了对自然、社会的不安与期待,表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饼饵不充口”指的是什么?
A. 食物不足
B. 食物丰富
C. 饼饵的种类
D. 口味的变化
“达官例谋身”中“例”的意思是?
A. 一般
B. 例外
C. 规律
D. 例子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怎样的?
A. 悲观
B. 乐观
C. 无所谓
D. 消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辙的《欲雪》更侧重于对农民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表达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关怀,但视角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