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3:37
连宵暑雨气如秋,
过客不来谁与游。
赖有澹台肯相顾,
坐令彭泽未能休。
琴疏不办弹新曲,
学废谁令致束修。
惭愧邑人怜病懒,
共成清净劝迟留。
整个晚上都在下热雨,天气仿佛像秋天一样。过路的人都不来了,谁来陪我一起游玩呢?幸好有澹台(汪琛)愿意关心我,让我在这里不觉疲倦。琴声稀疏,没有新曲可弹;学习荒废,谁来让我重新振作?感到惭愧的是乡里的人们对我这懒惰的病态感到怜惜,大家一起劝我留下来多待一会儿。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辙是苏轼的弟弟,二人并称“苏黄”,在文学、哲学上都有深远影响。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
这首诗作于苏辙与友人汪琛的交往时期,正值夏季炎热的雨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关怀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懒惰状态的自省,反映出他在忧郁中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季的孤独感和对友谊的渴望。开头两句,“连宵暑雨气如秋,过客不来谁与游”,描绘了一个寂静而湿润的环境,气候的变化象征着心情的变化。诗人感受到夏日的酷热,但心中却渴望着秋天的清凉,显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接下来的两句,“赖有澹台肯相顾,坐令彭泽未能休”,则转向对友人的感激,澹台(汪琛)在此时给予了他关怀。彭泽之宴的提及,暗示着他们之间的友谊与聚会的愉悦,尽管外界的环境不佳,但有友人的陪伴使他感到温暖与放松。
从“琴疏不办弹新曲”到“学废谁令致束修”,诗人自我反省,感到学习的荒废和对音乐的疏远,这种自省让诗歌更显真实与深刻。他对乡里人对他的怜悯感到惭愧,最后一句“共成清净劝迟留”,在清净的环境中,他希望多与友人相聚,进一步体现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对孤独的感受与对友谊的渴望,同时对自我学习的反思,体现出友情与内心情感的深厚。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提到的“澹台”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诗人的家乡
C. 友人汪琛
D. 一种花卉
“琴疏不办弹新曲”中“琴”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学习
C. 友谊
D. 生活
可以对比苏辙的《次韵汪琛监簿见赠》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与亲人的思念,但苏辙更侧重于友情的温暖与自我反省,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亲人的怀念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