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怀渑池寄子瞻兄》

时间: 2025-07-28 10:25:16

诗句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

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0:25:16

原文展示:

怀渑池寄子瞻兄
——苏辙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白话文翻译:

在郑原上,我们相伴道别,谈论着漫漫长途,生怕路上滑雪泥。
归来的马儿还在大梁的乡道上寻找,而行人已经跨过了古崤山的西边。
我曾做过县吏,你们还记得吗?曾经在僧人的房间壁上留下过题字。
远远想起独自游玩,佳肴美味少之又少,四处奔跑的好马只发出嘶鸣。

注释:

  • 郑原:指郑州地区,古代的一个重要地名。
  • 雪泥:雪融化后形成的泥泞,形容路途艰难。
  • 大梁:古地名,指现在的邯郸一带。
  • 古崤:指古代的崤山,位于今河南省与陕西省交界处,历史上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 县吏:指地方官吏,负责地方行政。
  • 僧房:僧人居住的地方。
  • 骓马:一种良马,形容速度快。

典故解析:

  • “曾为县吏民知否”:此句提及作者曾任地方官吏,表明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回忆往昔。
  • “旧宿僧房壁共题”:指曾在寺庙中留下的诗作题字,反映出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与文化交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的弟弟。他与兄长苏轼一同被称为“苏门二宗”,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均有卓越成就。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反映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怀渑池寄子瞻兄》创作于苏辙与兄长苏轼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旅途与归乡,也隐含了对人生旅途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切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兄长的深切怀念。开头两句描绘了在郑原上分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担忧。诗中反复提到的“雪泥”,不仅是对物理路途的形象描绘,更是对人生道路的隐喻,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不易。

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古崤西行人已过的描绘,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在此,作者回忆起自己曾为县吏的身份,并对曾经的生活感到一丝怀念。最后两句更是将个人情感提升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独游中美味的稀缺感与良马的嘶鸣,恰如人生中美好事物的稀少与对自由的追求。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携话别郑原上:描绘了在郑原上,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
  2. 共道长途怕雪泥:两人共同谈论漫长的旅途,生怕路途艰险。
  3. 归骑还寻大梁陌:骑马归来,寻找熟悉的乡道。
  4. 行人已度古崤西:路上的行人已经越过古崤山,表明时间的推移。
  5. 曾为县吏民知否:提及自己曾为官吏,暗示对过去的追忆。
  6. 旧宿僧房壁共题:提到曾在僧房题字,展现文化交流的情谊。
  7. 遥想独游佳味少:回忆独自游玩时的情景,感到美味佳肴的稀少。
  8. 无方骓马但鸣嘶:形容四处奔跑的良马发出嘶鸣,暗示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路途比作艰难旅程,增加了诗的哲理意味。
  • 对仗:如“归骑”和“行人”,形成了整齐的对比。
  • 意象:如“雪泥”、“骓马”等,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境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乡的主题,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雪泥:象征旅途的艰难与人生中的困境。
  • 大梁:代表着故乡的温暖与归属感。
  • 骓马:象征自由与奔放,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雪泥”象征什么? A. 美好
    B. 艰难
    C. 快乐
    D. 平静

  2. “曾为县吏”一句的意思是? A. 诗人曾经是个农民
    B. 诗人曾经是个商人
    C. 诗人曾经是个官吏
    D. 诗人曾经是个诗人

  3. 诗中提到的“骓马”象征什么? A. 时间
    B. 自由
    C. 财富
    D. 友谊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友人》——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苏轼《水调歌头》
与《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比,苏轼的作品更加豪放,展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苏辙的这首诗则更显内敛,关注个人情感与思考,反映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渡汉江 送俞采并示姑熟子弟 赴帅生梦作 万侍御赴判剑州过金陵有赠 送艾太仆六十韵 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 其二 广陵偶题二首 其一 送龚方伯之任浙省 即事寄孙世行吕玉绳二首 其一 寄乐石帆仪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译刻 履足差肩 吴牛 开口见喉咙 辵字旁的字 双珠填耳 谑浪笑傲 重羞 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帝祉 不念僧面念佛面 赞口不绝 水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王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