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8:47
孤城千室闭重闉,
苍莽平川绝四邻。
汉使尘来空极目,
沙场雪重欲无春。
羞归应有李都尉,
念旧可怜徐舍人。
会逐单于渭桥下,
欢呼齐拜属车尘。
孤城中千栋房屋被重重城墙封闭,
辽阔的平原上四周没有邻居。
汉朝的使者带着尘埃而来,我只能空望远方。
沙场上白雪皑皑,似乎春天永远不会来。
我感到羞愧,不敢回去,想起李都尉的英勇,
也对徐舍人的处境感到可怜。
我希望能追随单于在渭桥下,
欢呼着齐声向车尘致敬。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反映个人见解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是苏辙在被派往契丹(今中国东北地区)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边疆的思考与对家国的忧虑。此诗写于南朝逃叛者众多的背景下,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关心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孤城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开篇以“孤城千室闭重闉”揭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孤立无援的城市象征着战乱中的人民困境,令人心生怜悯。接下来的“苍莽平川绝四邻”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的荒凉与孤寂,诗人置身于寂静的边疆,内心涌动着对故国的思念。
“汉使尘来空极目”,则暗示了汉朝使者的到来与战乱带来的无奈,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沙场雪重欲无春”描绘了沙场上弥漫着重重的白雪,象征着战争的残酷,春天的到来被无限延迟,暗示着和平遥遥无期。
最后两句“羞归应有李都尉,念旧可怜徐舍人”,通过李都尉和徐舍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对故友的思念,反映了其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孤城”指的是什么?
A. 乡村
B. 城市
C. 战场
D. 农田
“汉使尘来空极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喜悦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李都尉代表了怎样的形象?
A. 胆怯
B. 忠勇
C. 叛徒
D. 富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将此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面临国家动乱时的不同情感与表现手法。苏辙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感与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