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0:52:59
拥节西南未一年,凄凉道路泣东辕。
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
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
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述旧恩。
在西南地区担任节度使还不到一年,凄凉的道路让人感到悲伤。
蜀地的富饶和快乐实在让人珍惜,但民众的生活艰难,谁还会再去讨论这些呢?
白马是谁在追逐远去的日子,满束的青刍却无言以对。
再次回去时遇见了老朋友,只能空听他们叹息和讲述往日的恩情。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著称,风格多样,尤以豪放和细腻著称。
此诗作于苏辙担任成都尹期间,表达了他对蜀地富饶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众的艰难生活。
《故成都尹陆介扶挽词》通过忧伤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蜀地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民众困境的深切关怀。开头两句,作者以“拥节西南未一年”引入,表现出对任职时间短暂的感慨,接着“凄凉道路泣东辕”形象地描绘出道路的荒凉以及作者内心的忧伤。接下来的两句“蜀都富乐真当惜,民事艰难谁复论”,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蜀地富饶的珍惜,然而现实中民众的生活困境让讨论富乐的意义显得苍白无力。
后半部分通过“白马何人趋远日,青刍盈束更无言”两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追逐理想的无奈。最后两句“异时归去逢遗老,空听咨嗟述旧恩”则是对未来重返故地与老友相聚的期待,却又是空闲的感伤,显示出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蜀地的怀念、对民生困境的关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社会的关怀与对过往的追忆。
答案:
苏轼《水调歌头》与苏辙的作品在主题上都涉及到对时光的追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但苏轼的作品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苏辙则显得更加沉重与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