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时间: 2025-05-21 01:10:03

诗句

忆赴钱塘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

退居尚有三师在,好事须为十日留。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

重来东阁皆尘土,泪滴春风自不收。

百顷西湖十里源,近依城郭带川原。

古台駊騀先临水,野寺参差半掩门。

远泛便成终日醉,幽寻不尽数家园。

钱塘未到能先说,更着青山两岸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1:10:03

原文展示: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作者:苏辙

忆赴钱塘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
退居尚有三师在,好事须为十日留。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
重来东阁皆尘土,泪滴春风自不收。
百顷西湖十里源,近依城郭带川原。
古台駊騀先临水,野寺参差半掩门。
远泛便成终日醉,幽寻不尽数家园。
钱塘未到能先说,更着青山两岸屯。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秋天,我回忆起去钱塘时的情景,和友人一起乘坐一只小船,顺流而下。退隐之后,身边依然有三位老师在,难得的好事需要停留十天。倾诉心中的情怀,尽情交流,始终忧国忧民。再次来到东阁,却满是尘土,泪水在春风中无声地流下。西湖的百顷水面和十里的源头,近乎依偎着城郭,带着河川的原野。古老的台阶旁,骏马先行临水而立,野外的寺庙参差不齐,半掩在门后。泛舟远行,似乎醉倒在这一整天的游览中,幽静的寻访中依旧数不尽家园的美好。虽然还未到达钱塘,已经能先行描绘这两岸的青山风光。

注释:

  • 颍尾:指颍水的尽头,古地名。
  • 三师:指三位老师,象征身边的贤士。
  • 倾泻:倾诉,表达情感。
  • 东阁:指东边的阁楼,现指昔日的美景。
  • 百顷西湖:形容西湖的广阔。
  • 古台:古老的台阶或建筑,象征历史。
  • 骊驹:骏马,古代名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诗词和散文著称,其作品风格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辙重游汝阴之际,回忆与友人共赴钱塘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友谊的眷恋,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故乡和理想的深切思考。诗中通过“忆赴钱塘”引入,开启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快乐时光。接着,诗人提到身边的三位老师,表达了对知识和师道的尊重,显示出诗人对友情与师恩的珍视。

诗中有对国家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与思考。尤其在“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一句,展现了诗人心中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未来的忧患意识。

最后,诗人在描绘景色时,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通过“百顷西湖”和“青山两岸屯”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家园的深刻依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赴钱塘九月秋:回忆起九月在钱塘的秋天。
  2. 同来颍尾一扁舟:与友人乘坐小船共同前往。
  3. 退居尚有三师在:隐居时身边还有三位老师。
  4. 好事须为十日留:难得的机会需要停留十天。
  5. 倾泻向人怀抱尽:尽情倾诉内心的情感。
  6. 忠诚为国始终忧:始终心系国家的忧虑。
  7. 重来东阁皆尘土:再次回到东阁却满是尘土。
  8. 泪滴春风自不收:春风中泪水无声流淌。
  9. 百顷西湖十里源:形容西湖的辽阔与源头。
  10. 近依城郭带川原:靠近城郭,环绕着山川原野。
  11. 古台駊騀先临水:古老的台阶旁,骏马先行。
  12. 野寺参差半掩门:野外寺庙参差,半掩于门。
  13. 远泛便成终日醉:远行游览,似乎醉倒其中。
  14. 幽寻不尽数家园:幽静地寻访,依旧数不尽的家园。
  15. 钱塘未到能先说:虽未到钱塘,已能描绘。
  16. 更着青山两岸屯:描绘两岸青山的美丽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倾泻向人怀抱尽”,形象地表达情感的倾诉。
  • 对仗:如“古台駊騀”和“野寺参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怀念过去,展现了诗人对友谊、自然以及国家的深切思考。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苏辙的人文关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钱塘:象征着美好回忆与友情的地方。
  • 西湖:代表自然的广阔与宁静。
  • 青山:象征着家园的美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字是什么? A. 子瞻
    B. 子美
    C. 子望
    D. 子安

  2. 诗中提到的“三师”指的是: A. 三位诗人
    B. 三位老师
    C. 三个朋友
    D. 三个弟子

  3. 诗中“倾泻向人怀抱尽”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忧虑
    B. 愉悦
    C. 愤怒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赞美。
  • 《登高》(杜甫): 体现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的孤独感。

诗词对比

  • 苏辙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前者更注重对友谊与自然的抒发,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孤独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吾心 蒙城清燕堂 葛郎中挽辞二首 晚归 千蹊 呈陈和叔 次韵子履远寄之作 梦张剑州 和御制赏花钓鱼二首 夜读试卷呈君实待制景仁内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支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_他乡故知诗句解析与用法详解 悔之不及 瓜字旁的字 风鉴 shu的汉字全收录_shu的汉字写法详解 先意承志 戮力壹心 三点水一个心汉字解析_三点水偏旁汉字详解 贝字旁的字 梓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梓的读音与书写详解 条记 过家伙 超度众生 四字头的字 至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骅骝开道 木字加见字念什么_木字加笔画汉字读音详解 微名薄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