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葛郎中挽辞二首》

时间: 2025-07-12 22:08:25

诗句

卷卷繐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22:08:25

原文展示

卷卷繐帷轻,空堂昼哭声。
衣冠遗故物,杯案若平生。
白马有悲送,赤车非古行。
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轻轻拉开的帷幕,空荡荡的大厅里响起了哭声。生前的衣物、冠冕遗留在这里,酒杯和案几似乎还是平常的样子。白马悲伤地送行,红色的马车与古代的车子相比,显得不再古老。漫步在九原之上,时光依旧在铭刻的旗帜上流转。

注释

  • 卷卷繐帷:轻轻卷起的帷幕,表示悲伤的气氛。
  • 空堂昼哭声:空荡荡的大厅中传来了哀哭声。
  • 衣冠遗故物:生前的衣物和冠冕等遗留的物品。
  • 杯案若平生:酒杯和案几看起来就像死者生前一样。
  • 白马有悲送:白马作为送行的象征,带有悲伤之情。
  • 赤车非古行:红色的马车不再如古代那样。
  • 低徊九原日:在九原之地徘徊,象征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 光景在铭旌:光阴仍在铭刻的旗帜上流转,象征不变的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倡导变法,主张改革。他的诗词风格清新,富有政治和社会内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王安石好友去世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哀悼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死亡的沉重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葛郎中挽辞二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深切的哀伤。诗中通过对空荡的大厅、遗留的衣物、悲伤的马车等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悲凉与怀念的情感。王安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送别之际的场景,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沉重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流逝,生者对死者的缅怀与惋惜。

诗中“低徊九原日,光景在铭旌”一句,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的时间的思考,似乎在说,尽管人已逝去,但光阴依旧,如同铭刻的标志,永远留在世间。整首诗在哀伤中透出一种哲理,思考生与死、留与去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帷幕轻轻拉起,空荡的大厅里回响着哭声,传达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第二联通过遗留的物品,展示生者对逝者的怀念,仿佛一切都如同往常。
    • 第三联用白马和赤车象征送别的悲伤,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 第四联以“九原”指代坟墓,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光景在铭刻的旗帜上不断流转,象征着对生命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马”与“赤车”的对比,生动地表现出送别的仪式感和哀伤。
    • 拟人:将“光景”拟人化,表现其在铭刻上流转的生命感。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音韵和谐美妙。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帷幕:象征着悲伤和送别的场景。
  • 衣冠:遗留的衣物象征着逝者的生前和生者的怀念。
  • 白马、赤车:象征送别的仪式,带有悲伤的情感。
  • 九原:象征着坟墓和死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 A. 热闹的宴会
    B. 悲伤的送别
    C. 春天的花园

  2. “白马有悲送”中的“白马”象征: A. 喜悦
    B. 悲伤
    C. 富贵

  3. 诗中提到的“九原”指代的是: A. 坟墓
    B. 家乡
    C. 城市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杜甫的送别诗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人对朋友或亲人的怀念与哀伤。王安石的《葛郎中挽辞》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而杜甫的作品则多了一份豪情与壮志。两者都反映了生死离别的沉重主题。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放言五首·其三 长相思·汴水流 忆江南三首 问刘十九 池上 南浦别 观刈麦 阳春曲 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拿云攫石 包含粒的成语 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同生共死 艰难时世 飠字旁的字 两泪汪汪 风驰电击 金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杪忽 奉调 胆大心细 包含粪的词语有哪些 萦连 驮垛 皿字底的字 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