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唐公三首 其三 旅思》

时间: 2025-05-07 19:27:30

诗句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27:30

原文展示: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白话文翻译:

我这身子在南北之间渐渐老去,愁苦中只能遥望那征途的归宿。大地辽阔,三楚大地在我眼前蜿蜒;天空低垂,仿佛直接连入五湖之中。看那浮云,心中思念远方,行走在月光下,影子也显得孤独。慷慨的秋风开始吹起,我的悲歌却不是为了那鲈鱼而唱。

注释:

  • 此身南北老:指自己在南北之间漂泊,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衰老。
  • 愁见问征途:表达对旅途的忧愁和思念,无法问询归路。
  • 地大蟠三楚:三楚指的是楚地,地大意指大地辽阔。
  • 天低入五湖:形容天空低沉,似乎与五湖相连。
  • 看云心共远:看着云朵,心中与它一起遥望远方。
  • 步月影同孤:在月光下行走,影子显得孤单。
  • 慷慨秋风起:秋风的到来,充满豪情。
  • 悲歌不为鲈:悲伤的歌声并不是为了诱饵鲈鱼而唱。

典故解析:

  • :在古代,鲈鱼是美味的象征,常被用作宴席上的佳肴。这里“悲歌不为鲈”有对比的意味,表明作者的悲伤情绪并非为了追求物质享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政治改革并积极参与,且在诗词上也有较高成就,风格豪放、深沉。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王安石晚年,正值他因政治理想与现实严重冲突而倍感失落和孤独之时,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漂泊不定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他在南北之间的漂泊感和对远方的思念。诗的开头两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人生旅途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地大”和“天低”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广阔与自己的渺小,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最后两句则以秋风和悲歌收束,展现出一种壮阔却又悲凉的气氛。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哲理思考,传达了对生命的辩证理解,体现了王安石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关注。

诗词解析:

  • 此身南北老:强调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流逝。
  • 愁见问征途:愁苦的情感展现了对未来的不确定。
  •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描绘自然景观的辽阔,同时反映诗人的内心孤独。
  • 看云心共远:意象与情感的结合,表现对远方的向往。
  • 步月影同孤:月光下的孤独影子,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寂寞。
  • 慷慨秋风起:秋风的到来,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变化。
  • 悲歌不为鲈:强调了诗人悲伤的深刻,不为物质享乐而歌唱,表现了对内心情感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低入五湖”,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景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体现了诗词的对称美。
  • 拟人:秋风被赋予了“慷慨”的性格,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对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南北:象征旅途的无尽与人生的漂泊。
  • :象征着思念与遥远的理想。
  • 月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沉重。
  • 秋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身南北老”中的“老”指什么?
    A. 年龄
    B. 生活
    C. 旅途

  2. “悲歌不为鲈”中“鲈”指什么?
    A. 鲈鱼
    B. 一种悲伤
    C. 物质享乐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旅夜书怀》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常常涉及旅途与人生的主题,王安石的《旅思》更显沉重与思索,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具洒脱与豪情。两者的风格展现出不同的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甘露殿侍宴应制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上清晖閤遇雪 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送骆奉礼从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汗流接踵 说来道去 出门如宾 岩瞻 风光旖旎 氏字旁的字 七孔生烟 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风火火 田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雠敛 抚稚 乌驳 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隅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