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0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04:05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李峤
旧宫贤相筑,新苑圣君来。
运改城隍变,年深栋宇摧。
后池无复水,前殿久成灰。
莫辨祈风观,空传承露杯。
宸心千载合,睿律九韵开。
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
这首诗描写了长安未央宫的旧貌与新颜,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旧时的宫殿是贤明的相国建造的,如今新的园林迎来了圣君的到来。随着命运的改变,城隍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年复一年,昔日的栋梁也已破败。后面的池塘已无水,前面的殿堂早已化为灰烬。祈风的观景台已无人识别,空留传说中的露杯。千载的心意汇聚在这里,睿智的法则如同九韵的乐章再次奏响。今日在此联章的地方,仿佛又回到了那高高的柏台上。
李峤(约708-765),字君彦,号青原,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曾任官职,诗风清新雅致,内容多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悟。
这首诗写于唐代,是应制诗,表达了对长安故城未央宫的感叹,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沧桑感受。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未央宫的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开头提到旧宫由贤相所筑,表明昔日的繁华与荣耀,而今随着“运改城隍变”,一切都已改变,曾经的辉煌逐渐被时间的洪流所吞没。诗中后池的“无复水”,前殿的“久成灰”,生动地描绘出宫殿的荒凉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幻。
“莫辨祈风观,空传承露杯”,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古老的观景台已无人问津,留下的只有空旷与寂寞。诗中的“宸心千载合,睿律九韵开”,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念,尽管历史的变迁不可逆转,但仍然期待着智慧与美好的法则能够在新的时代中延续。
最后一联“今日联章处,犹疑上柏台”,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诗人似乎在柏台上思考着历史的传承与未来的可能,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未央宫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呈现出一种时光交错的哲思和深邃的人生感悟。
诗中提到的“贤相”是指什么?
“后池无复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空传承露杯”中的“露杯”象征什么?
《登高》与《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前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后者则通过宫殿的变迁,反映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无情流逝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