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7: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7:04:21
屈指闽中路,瞻星去转赊。
古桥生石菌,细草结冰花。
绝岭惊人挂,空村怪鸟哗。
吞声是国恨,原不悔倾家!
这首诗表达了在闽中(福建)行路的艰辛和对国家的深切忧虑。作者屈指算来,走在这条道路上,仰望星空,觉得时间在慢慢流逝。古老的桥上长满了石头上的蘑菇,细小的草丛中结出了冰花。高耸的山岭上令人惊讶地挂着冰雪,空荡荡的村庄里传来了怪鸟的叫声。面对国家的沉重苦难,我只能默默忍受,心中却依然不后悔倾尽家财。
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古桥生石菌”的意象,隐喻着历史的积淀与人事的变迁。“吞声是国恨”则可以看作对历史上众多国难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钱澄之(清代)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常常表达对国家和社会命运的忧虑。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诗人身处动荡的环境,对国家未来深感忧虑,因此在行旅途中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个人的无奈。开头两句,通过“屈指”和“瞻星”,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仿佛在算计着时间的流逝和前路的艰险。而“古桥生石菌,细草结冰花”则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的冷酷。
后半部分的“绝岭惊人挂,空村怪鸟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哀伤,空村和怪鸟的意象,暗示着人们的离散与国家的衰败。最后两句“吞声是国恨,原不悔倾家”,则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以沉重的口吻表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无奈,表达了即使为国捐躯也无怨无悔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的无奈,透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诗人虽身处困境,但依然展现出无悔的决心与坚定的信念。
诗人所描绘的“古桥”象征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历史的积淀
C. 个人的孤独
“吞声是国恨,原不悔倾家”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庭的眷恋
B. 对国家深切的忧虑与无奈
C. 对个人命运的无所谓
“细草结冰花”这一句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大自然的美丽
B. 寒冷的孤独感
C. 生活的希望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钱澄之的这首诗在情感上更为隐忍和内敛,而杜甫则以更为直白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愤慨和忧虑。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