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扬子江心》

时间: 2025-05-04 14:52:47

诗句

渺渺乘风出海门,一行淡水带潮浑。

长江尽处还如此,何日岷山看发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4:52:47

原文展示:

过扬子江心
作者:文天祥〔宋代〕
渺渺乘风出海门,一行淡水带潮浑。长江尽处还如此,何日岷山看发源。

白话文翻译:

不远处乘风而行,驶出海门,波涛汹涌。长江的尽头依然如此,何时能够去岷山看那水源的发源地呢?

注释:

  • 渺渺:形容景象渺小、微弱,通常用来描绘远景。
  • 乘风:借助风力,形容快速的行进。
  • 海门:指海的入口,可能是指长江入海口。
  • 淡水:指江河中的清水,与海水相对。
  • 潮浑:潮水涌动,水面波涛翻滚的样子。
  • 岷山:是指位于四川省的岷山,长江的发源地之一。

典故解析: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著名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忧虑。岷山作为长江的源头,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表示对祖国河山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南宋人,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以其忠贞和爱国精神著称。他在抵抗元朝侵略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最终因被俘而殉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破家亡之际,文天祥在游历中感受到对祖国河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源头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过扬子江心》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江河与潮水的景象,勾勒出一种幽远、渺小的感受。开篇“渺渺乘风出海门”,让人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渺小,恰似诗人身处战乱中的孤独与无奈。接着“一行淡水带潮浑”,则描绘了长江的雄浑与奔涌,生动地展现出水的力量和变化。最后两句“长江尽处还如此,何日岷山看发源”,更是引发了读者对于长江源头的思考,既是对自然的感叹,也是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盼和对过去的追忆。

整首诗运用简洁的语言,富有画面感,展现出文天祥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颠沛流离中对未来的渴望和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渺渺乘风出海门”:描绘了诗人乘风出海的情景,表达出一种轻盈的感觉,象征着自由的追求。
    • 第二联“一行淡水带潮浑”:表面上是描述江水的波动,实际上暗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第三联“长江尽处还如此”:长江的尽头依然如此,暗示着诗人对不变的怀念。
    • 第四联“何日岷山看发源”: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回到故乡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乘风”比喻快速的生活节奏。
    • 拟人:水的波动像是在诉说某种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江河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对未来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时间的无情。
  • 潮水:代表着变化和不确定性。
  • 岷山:是故乡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门”是指什么? a) 海的入口
    b) 河的源头
    c) 山的高处

  2. “何日岷山看发源”中的“岷山”象征了什么? a) 诗人的归属感
    b) 诗人的游历经历
    c) 诗人的遗憾

答案

  1. a) 海的入口
  2. a) 诗人的归属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理想故土的追寻。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文天祥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 宴南亭 诸官游招隐寺 独游 江上闻笛 风凉原上作 段宥厅孤桐 小敷谷龙潭祠作 山行入泾州 途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誓无二志 毁家纾难 近支 断章取义 艮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洁名 包含娜的词语有哪些 歌扇舞衫 火字旁的字 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顽铁生光 包含享的词语有哪些 铁拨 博弈犹贤 口出不逊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豆字旁的字 味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